有不“专业”的律师吗?

当问一个律师,你觉得作为一个律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十有八九就有“专业“二字。“专业”是咱们这个”卖知识”的法律行业立命之本,所以人之常情,是个律师就说自己“专业“,就差一身西装在胸前挂块“专业”的牌子。

如何评价一个律师“专业”?律师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专注于/只做”某某块的业务。多年前,我曾在建筑工程领域做法务,曾看到我们外聘律师的一份代理词,好几页,领导问我,你看这份代理词有什么问题?我说,就挺详细的吧。他说你看前几句话,有什么毛病?大概意思是,尊敬的法官,作为代理律师拿到这份判决的时候大为吃惊,老板看到都吐血进医院了。后来我也看了很多律师的代理词,包括现在自己也常写,这种情绪化的语句比较罕见,但你说那个律师不“专业”吗?但他几乎承包深圳某行业的法律业务,早就开了自己的律所,如今还在一线办案。诉讼业务尚且可以由法院的判决来检验是否“专业”,那非诉业务了?比如上不上市是律师说了算的吗?显然不是。

法律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早已逐渐被细分市场和细分领域瓜分干净,但一片红海之下,新入局者终究是要跳脱传统的法律思维,具备一定的商业敏锐,去开发新兴市场,因为在这一点上,所有律师都是同一起跑线。但是,新兴市场未发掘之前,我们也不得不先刨人家的土,苦练刨土功。至于所谓标榜的“专业”嘛?我倒是可以借鉴一下人家律所的发展路径,人家做的是,高端商事诉讼,我做的就是中低端商事诉讼;人家的口号是,专注于高院、最高院的二审与再审,我的口号就是,专注于基层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与二审。

法律服务经常被称为“信任产品”,因为法律人与普通人存在极高的信息不对称,是很难判断一个律师的专业性,其实同行之间也是一样。即便曾作为甲方,我也从来不以判断一个律师的“专业”为要求,因为在正式建立合作之前,我也无法判断,所谓的“专业”在这个案件中能发挥几层功力。“专业”人士被批“不专业”也是合作之后才能产生评价,而这种“不专业”并不是“不会,没干过”带来的错配,本就没有一模一样的案件,但确有类似的判例,在这些公开的渠道,研究做的有多深,其实反应的是一种“执业态度”。

当有人问贝聿铭先生: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先生如此回答: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常常有客户问,律师和律所什么关系?解释了一通后,客户往往会脱口而出“挂靠啊”,额……其实也差不多吧。无论是什么制的律所,都由一个个细分领域的团队组成,共同组成利益共同体。每个律所都挺“专业”的,但是律师是为律所赋能还是律所要为律师赋能,对我来说暂且并不重要,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好,只是基于合作后的“熟悉”,我会觉得我的同事就是比其他律所的律师更“专业”。

不信吗?来合作一次就知道了。

“欢迎光临,很高兴为您提供法律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8-08 20:26
下一篇 2023-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