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小王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经常接一些网上的设计、编程等项目。有一次,他在某平台上看到一个客户发布了一个网站开发的需求,报价很高,他很感兴趣。

他联系了客户,经过简单的沟通,客户就同意让他承接这个项目,并约定了工期、质量、付款等事项。小王觉得这个客户很靠谱,就没有再多问什么,也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合同,就开始着手做这个项目了。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结果,在小王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后,客户突然失联了。小王打电话、发邮件都没有回复。小王感到很气愤,觉得自己被骗了。

他想起来自己和客户之间只有几条微信聊天记录,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合同文件。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办法追回自己应得的报酬

小王遇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易越来越便捷、快速、多样化。

但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是否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呢?签订书面合同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如果不签订书面合同,又会有什么风险呢?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本文将以《民法典》为依据,阐述签订合同是否一定要书面。

一、《民法典》对合同形式的规定

《民法典》对合同订立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形式、方式、条件、效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书面形式是指用书面文字来表述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而签订合同内容的形式。

口头形式是指用语言或者其他非文字方式来表述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而签订合同内容的形式。

其他形式是指除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以外的其他方式来表述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而签订合同内容的形式。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民法典》对合同形式的规定,体现了形式自由原则和法定形式原则的统一。形式自由原则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自由选择合同形式,法律不对合同形式作出强制性规定。法定形式原则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否则合同无效或者不能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

案例一:游某与鸿达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该案中,原告游某与被告鸿达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被告向原告供应一批钢材。

但是,在合同签订后,原告未按约定向被告支付预付款,也未按期提货。被告多次催促无果后,将钢材转售给第三人,并向原告索要违约金。原告不服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合同,并要求被告退还已支付的部分预付款。

法院认定该合同为书面形式的有效合同,原告未履行支付预付款和提货的义务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二、签订合同是否一定要书面的利弊

根据《民法典》对合同形式的规定,签订合同是否一定要书面,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不同的合同形式有各自的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书面形式是最常见也最可靠的合同形式。它有以下优势

书面形式可以清晰地表达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约定内容,避免含糊不清和误解

书面形式可以有效地保留证据,便于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监督对方、解决争议。

书面形式可以增强双方当事人的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双方诚实信用地履行合同。

书面形式可以适应各种类型、内容、金额、期限等不同特点的合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但是,书面形式也有以下不足

书面形式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

书面形式可能导致双方当事人过分依赖合同文本,忽视合同的实质和目的,降低合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书面形式可能存在合同文本的缺失、损毁、伪造、变造等风险,影响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口头形式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合同形式。它有以下优势

口头形式可以快速地表达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约定内容,节省时间和成本。

口头形式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交流和沟通,灵活地调整和修改合同内容,增加合同的适应性。

口头形式可以体现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和友好,增进双方的合作关系。

口头形式可以适用于一些类型、内容、金额、期限等较简单或者较紧急的合同,如日常消费合同、紧急救助合同等。

但是,口头形式也有以下劣势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口头形式难以准确地表达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约定内容,容易产生歧义和争议

口头形式难以有效地保留证据,不利于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监督对方、解决争议。

口头形式难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信用和责任,易导致双方违约或者毁约

口头形式不适用于一些类型、内容、金额、期限等较复杂或者较重要的合同,如房屋买卖合同、借款合同、技术合同等。

其他形式是一些除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以外的合同形式。它有以下特点

其他形式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特殊需要或者交易习惯,采用一些非传统或者创新的方式来表达意思表示和约定内容,如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电子合同、通过行为默示订立默示合同等。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其他形式可以兼顾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的优点,既能够清晰地表达合同内容,又能够快速地完成合同订立。

其他形式可以适应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交易需求。

其他形式也可能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和技术障碍,如电子合同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执行性等问题,默示合同的证明难度、效力范围等问题。

案例二:李德勇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云阳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申请案。该案中,原告李德勇向被告银行存款10万元,并取得了存折。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后来原告发现存折被盗,并被犯罪分子伪造身份证取走了存款。原告向被告银行申请赔偿存款及利息。被告银行拒绝赔偿,并主张与原告不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

法院认定原告与被告银行之间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被告银行应当赔偿原告存款及利息。该案中,原告与被告银行之间的储蓄存款合同是通过行为默示的方式订立的,属于其他形式的合同。

三、签订合同是否一定要书面的建议

综上所述,签订合同是否一定要书面,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合同类型、内容、金额、期限等因素进行权衡和选择。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首先,遵循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如果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了某种类型的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当事人之间约定了采用书面形式,那么就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执行,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能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

其次,根据合同的特点和风险选择合同形式。一般来说,如果合同涉及金额较大、期限较长、内容较复杂、利害关系较重大等情况,建议采用书面形式,以便于保留证据、明确责任、解决争议。

如果合同涉及金额较小、期限较短、内容较简单、利害关系较轻微等情况,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以便于节省时间和成本、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

《民法典》:合同签订形式

最后,注意保留证据和防范纠纷。无论采用何种合同形式,都应当注意保留与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收据、发票、单据、凭证、通讯记录等。

同时,也应当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纠纷,如对方违约或者毁约、第三人干扰或者侵权等。如果发生纠纷,应当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7-30 13:37
下一篇 2023-07-30 14: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