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中的“律师”与“法官”,全方位对比到底谁更累?

法律职业中的“律师”与“法官”,全方位对比到底谁更累?

对于大多数法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未来是选择做律师还是法官等其他职业呢?

这其实也并不好轻易决定,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他们眼里,这两类群体到底哪个更好,哪个职业更累,其实也并不清楚。下面从收入、地位、工作量方面进行对比,首先谈谈认为法官累的观点:

一、收入上,确实能多赚点。

律师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行当。做不下去的,往往是死在前三年,能熬到六七年往上的,收入都不差。更高级的大PAR咱不说,上海的律师年平均创收好像是五十万左右,那到手小四十万是有的。

至于法官,全国各地普通法官收入在几万到二十来万不等,把奖金也算在内。沿海地区高些,但工作量大很多。

二、地位上,律师未必低。

1、有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你挣得是别人一个零头,家里老婆孩子亲戚面前、家外同学聚会朋友碰头,哪直得起腰杆?

分享一个玩笑见闻:

某沿海地区法院邀请高级律师来竞聘高级法官,搞半天没人报名。实在太难看了,请司法局协调邀约了几个来面试。面试时领导对某律师说,你如果来,我们申请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给你三十万一年、高级法官职称。那哥们笑笑说还是算了,我一年缴税一百多万。

2、关于法官尊荣感,或者说“感觉”。

这取决于你想做哪种法官。

有些法官,尤其是一些老法官,确实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也许他们享受的是别人服服帖帖的感觉。我做法官、做律师时都遇到过。

但是,那是真正的荣誉吗?

3、关于律师的地位。

作为一个律师,首先,一定被体制内的人训过,所谓丢份儿。大概被体制内、体制外的人骂多了(坦白说体制外的更多),现在我已云淡风轻。

但最令我欣慰的是:

a、我不再需要为自己正确的法律判断负责。

b、我的付出会获得真正的认可。

法官判案,总归一赢一输,输的那方觉得你不对,各种指责都来了。律师做事,客户能感受到我的专业、我的用心,只要风险都事先揭示到位了,哪怕官司输了,很多客户一样感谢我。

这些让我觉得“很有面子”,觉得“值”。

三、关于工作量。

总体来说,律师累人,法官累心。

打个比方,同样是赚二十万,青年法官体力付出100、心累程度100,青年律师体力付出110、心累程度70。

当然,工作量我们只能以同样的收益为前提来衡量。年创收上千万的律师,肯定身、心工作量都是年收十几万的法官的n倍,没有可比性。关键是,这个n是多少。

1、做律师时最大的心累在:

a、如何开拓客户,当没收入的时候,真是焦躁的不行;

b、如何维护客户,自己的客户说你不行,真是挫败感极强的。

身累在:

客户的事情没弄完加班很正常。忙的时候五加二、白加黑不是说着玩的。

2、做法官时最大的心累在:

a、怕判的案子一方不服会搞你。

b、无数次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各种冤枉、辱骂,但居然还要安抚他。

身累在:

高速的工作节奏。每一次开庭、每一次写判决,都在狂死脑细胞,悲剧是每天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写判决。

那为什么我会感觉法官心更累呢?

回到第二部分的那句话“ 需要为自己正确的法律判断负责 ”,至于判输后指得你鼻子骂的,就不提了。

四、最后,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经历。

如果是轻松些的部门或法院的法官,自然轻松些;如果是刚毕业的律师,自然更苦些。当然不可一概而论。

曾经法官,现刚入行律师,个人感觉刚入行还是比较忙碌的,但这种忙碌和当法官不能比。

第一,干劲不同。

毕竟和做生意一样,忙就等于一定的效益,心态是积极的,忙得很愉快,思考都变得主动,感觉在为自己做事情,很有意义很充实,忙也体现了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

第二,心不累(和做法官相比)。

做法官一年办几百个案子,接手的案件材料水平良莠不齐,每天从案卷文书笔录堆里理出头绪写判决,有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但无论材料多么糟糕诉请多么错误,必须要依法公正判决,因为做出任何一个结论包括对当事人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管怎么判都会有人不满意,风险大压力大处处不能出任何纰漏,工作量又那么大,每天都睡不着,对身心的伤害无以言表,耳鸣、失眠都是职业病;

第三,闲杂事务少。

做律师干好自己的主业就好,做其他的事务也是为主业服务的,做法官可不行。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种宣传下乡上街学习打扫卫生从年头忙到年尾,但案件在那摆着,无论做什么哪怕休假,工作量都不可能减少一点半点,所以最常见的情况是休个年假要提前半年计划,然后休假前加班,休假后加班,所谓休假就是把工作挪了个时间做,而不是真正的休息一段时间;

第四,法官所谓尊荣、地位个人感觉完全就是弱势群体。

平时说话、与人交往都很小心,接待当事人万分客气,可以说打不还手骂不能还口,经济基础也薄弱;

第五,这是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没有选择权。

比如不能选择这个案子我不办了着份钱我不赚了,做律师大不了不做这单,或者和别人合作,做法官不行,再不愉快也得接着,当事人对你毫无尊重指点辱骂撒泼耍赖威胁威逼的时候,都必须和颜悦色把案件审理了,因为回避权是当事人的,大部分时候法官不能选。

关于收入方面我还入行尚短无法断言,但是人不是只为了收入而活着。公务员工资从来也不是高的,根据朋友同学的平均水准来看,律师工作应该比法官性价比为高。

其次来看看认为律师累的观点:

常常会有人问我同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法官累还是做律师累?”

开始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做法官累啦,你试试每天给一百个感冒病人看病的感觉,光写处方就累死你。”

但是,慢慢地,我对这个答案不那么确信了。“法官累还是律师累”更像是个伪命题,因为任何行业都有翘楚存在,他们就像金字塔的塔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举重若轻好似“挥一挥手”。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只是针对攀登在路上的人群,包括我自己在内。

苦累之一:永远没有安全感

刚刚做律师的时候,我常常听到律师助理抱怨自己所跟的律师,“做事时要求很高,付钱时要求很低”,开始我总是义愤填膺,后来逐渐体会到,律师的“抠门”实际源于巨大的职业压力。

● 自己的身体自己负责

我是从做律师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的,以前总是觉得身体属于国家。曾经不只一次,我幻想某一天因为过度劳累而昏倒在审判台上,最后受到领导们的亲切慰问。但是,当每一分钱、每一分保障都需要自己去挣的时候,我开始不那么淡定了。

因此,我投身运动、不喝冷水并尽可能远离烟酒,近年来又开始陆续购买保险。但是,风险是永远存在的,就这两年,已经陆续听到律师因为过度劳累而辞世的消息。在没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律师看起来很光鲜靓丽,但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没有账面上显示的那么多。

● 钱在别人的口袋里

律师面对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当不再有一个机构按时往你的银行账户里存钱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不会自动从天上掉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客户就是每个律师的衣食父母。但这个“父母”往往会捂紧钱袋。

● 心里会长草

有资深律师曾对我说过:律师一个月没有案子会觉得很轻松,两个月没案子心里会长草,三个月没案子就会接近抓狂。我当时不以为然,彼时的我正沉浸在法官辞职后“零存案”的喜悦中,全然不知“蜜糖–毒药”之说。刚开始执业没有案源时,我曾经逐个给同学朋友等打电话,通报他们我“下海”的消息,他们大多数只是表示了“礼貌的欢迎”,没有我预想中的鲜花满地的感觉。

苦累之二:永远在加班或是加班的路上

● 不加班的律师不是律师

起初我的加班是被迫的,因为没有选择案由的自由。

遇见各种类型的案件,我就习惯加班研究(白天接待客户静不下心)。我曾经像看小说一样反复翻看数十页的病史资料,找寻蛛丝马迹,也曾经像看天书一样地解读财务会计报表,试图找出与案件的连接点。渐渐的,加班成了内心自觉的动力。因为不知道下一个客户是什么行业,下一个案件是什么领域,你只能充分地涉猎,逼迫自己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尽可能地具备跨界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 律师的强迫症

我比之前做法官时更谨慎,每个文件格式、每个用语、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设计和校对,因为看似微小的失误就会让你陷入被动,甚至是失去客户。我常常跟年轻律师交流,案件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而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往往会暴露律师的责任心,比如把客户的名字写错、甚至性别写错,这些低级错误都是导致客户投诉的根源,既然律师不能保证让每个客户在最终结果上满意,律师就得时刻让客户感觉你的专注,从而避免客户在你是否尽力这个问题上产生疑虑。

● 律师的尊荣感

不用说,律师都是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成长的。要让客户尊重你的地位,就必须时刻打起精神,在最累的时候也必须显得信心满满。比如在会见客户时,“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曾经根据法务的要求向某企业老总汇报案件思路,为了让汇报更加生动,我晚上加班做PPT,反复琢磨细节,把复杂的股权关系和房屋权属的历史演变过程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结果第二天老总非常满意,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案件委托。

律师的尊荣感还体现在与法官的交往中。要让法官尊重,首先自身素质要过硬。对于诉讼律师而言,民事起诉状或民事答辩状一定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最好附有证据目录和相关法条。

在法庭辩论中,尽可能使用法律专用词,比如指出对方陈述前后不一,要提到“禁反言”原则,指出非典型担保无效,就要提到“物权法定”原则或是“流质无效”,这样法官马上会心领神会,觉得你是有一定理论支撑的。在代理词中,也不要洋洋洒洒、不分主次,而是永远要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最前面,使法官一目了然。

另外,律师还要善于以自己的正义感去激发法官的正义感,没有比正当的理由更能打动法官的了,辩论的技巧只能赢得一时的主动,而人文情怀才能真正赢得法官内心的尊重。

苦累之三:永远在取和舍之间

再牛掰的律师,精力也是有限的,更何况,律师不能穿越时空,预见未来,所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只能有所取舍。

● 诉讼还是非诉

很多律师都想跨界经营,包括我在内。但尝试了以后,还是发现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非诉业务主要面对的是企业,对接的是企业主管或法务,许是我气场不够或运气不好,总是碰到些精力过于旺盛的。曾经有个女法务总监,在我上厕所的一小会就给我打了20几个电话,堪比“追命夺魂call”,而且她习惯于晚上工作,总是晚上打来电话或发来邮件,要求马上答复,弄得我苦不堪言。

诉讼业务则不同,面对的是各级法院,对接的是法官,没有法官会半夜上班,所以我一般可以睡个安稳觉。

由此,我得出结论,无论做诉讼还是非诉,初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没有与客户建立必要的信任度,只是忙于救火的话,那就是痛苦的“乙方”了。

● 交际还是钻研业务

曾经我辞职前最大的忧虑,就是做律师后要面临无穷无尽的应酬。但做了段时间后发现还好,客户看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不是你喝酒的能力,所以你不用喝;法官要和你建立隔离墙,所以你也没机会喝。但是,不喝酒不意味着你不需要推销自己,所以交际还是必不可少的。最直观的感受,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同等重要。但是,我已经尝试有的放矢地去开展业务推广,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专业能力上。毕竟服务能力是相对更重要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地总会有人知道你。

● 接还是不接

关于接案标准也是律师经常纠结的问题,特别是输面很大的案子。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和钱过不去,先接下来再说,如果输了再想办法和客户解释。而我认为,不要让客户痛苦两次。因为大多数客户都是聪明人,他(她)其实对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心怀侥幸,希望奇迹出现。

如果律师利用客户侥幸心理接了案子,最终输了案子,那就是让客户既输了钱,又输了心情,结果是双方都不舒服。当然例外情形是,客户在理上,但是缺少证据,这种情况律师在分析利弊的前提下可以接,毕竟为客户赢得输面很大的案件是非常有“面”的事,也是好律师的价值所在。律师最忌讳的是,接那种客户不怎么在理上,证据又缺乏的案子,为了赢案子而与法官“死磕”,最终是让法官过了一把主持公平正义的瘾。

总之,律师职业的甜酸苦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甚至我只是揭示了冰山一角。但我认为,天下并无轻松之工作,只要怀着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以跑马拉松的精神去从事律师职业,必然有一天会突破临界点,从而奔向自由王国。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5-08 04:40
下一篇 2024-05-08 06: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