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转自/智合

作者 / 常金光

来源 / 大王路

01

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律所为啥都爱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这两年去了全国不少律所,律所的办公楼越来越高大上了。

比如在上海中心大厦,我在电梯上听到两个人在对话:

一个说:去某某层的某某律所再咨询下吧。

另一个说:某某层的那个不是某某律所,某某律所在某某层。

这是真事儿。当事人来到上海中心大厦,上下几层都是律所,咨询了一家,坐着电梯换个楼层又咨询别的律所的律师。

上海中心很高大上,律所扎堆。坐在律所的办公室,有时能看到云在脚边游走。

02

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么?

北京国贸一带,何尝不是如此?主要的律所,都聚集在那么几栋看起来高大上的楼里。

全国各城市都是如此,律所都努力咬着牙,在豪华地段,租个看起来高大上的办公楼。

当事人来咨询,顺顺当当直接进去是不行的。得先登记,出示证件,领取个刷门禁的卡片,然后才能进入简洁大气的电梯。电梯徐徐上升,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内心油然而生一个想法:这么高大上的楼,一定是很牛的律师。

这应该是律所纷纷租大楼的最主要原因。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律所靠什么?靠大楼。

在好的办公楼办公的律师,就一定是好律师吗?

天下无贼里的刘德华,开着宝马问小区的门卫:

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么?

03

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租大楼、搞装修、拉人头

一位律所主任告诉我:你知道现在开律所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我问:是什么?

主任开玩笑说:九个字——租大楼,搞装修,拉人头。

我:……啊哈哈哈哈

或问,当事人找律师不应该看律师的专业、经验吗?换言之,如果律师的专业足够牛,在哪儿办公不都一样吗?

又有人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高大上的办公楼,还不是都从律师分成里扣除嘛。

普遍存在的事情,背后一定有它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04

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有点粗暴?但有用

律所租大楼,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当然是门面。

别小看了门面。当事人为什么咨询律师?因为对法律不那么懂。不懂法律,就不太好通过专业来判断律师,只好更多从外在判断。

办公楼高大上,西装笔挺,开好车,这些标签虽简单粗暴,但真实好用。总比拐十几个弯,在一个偏僻的居民楼里找到的律所靠谱吧。

背后的逻辑是:能租这么好的楼,说明律所赚钱,说明律师业务多,说明律师水平高。

这是逻辑,其实视觉冲击不用讲逻辑,是人的本能;乘着电梯徐徐上升的那一段路程,大楼的价值就已经在变现了。

第二,律师需要归属感。

律师是人,人就需要归属感。一个低矮阴沉偏僻的办公室,一个窗明几净如在云中的又高又大又上的律所,哪个更有归属感?

这就变成了一个数学问题:

假如大楼的成本比普通楼高出了a,但大楼对当事人的说服加成和自我归属感加成合计为b,只要b大于a,则租大楼就划算。

第三,市场竞争策略。

律师行业几十年发展至今,还处在一个比较粗放的阶段。而律师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带业务,自带现金流。

租个大楼,成本公摊。每个律师都不是空手而来,只要律师找来的业务,大于房租,这事就成立。

所以,租大楼的成本其实表现在,把大楼整租下来,分租出去之间的时间的资金占用成本。

只要尽快把楼分租出去,资金成本就没那么大了。租大楼的律所主任,最操心的就是楼租了,却空着。所以,得尽快把楼坐满,尽快找律师加盟。

这需要一个正向循环:大楼有了,律师坐满了;律师自带业务,收入上去了;律所整体气势更足了,竞争力也看起来更强大了。

这就是过去十来年,中国律所规模化的基本逻辑。有点粗暴?但有用。

05

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一些事儿好像不对劲

律所租大楼,看起来确实是刚需,但隐隐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呢?有如下几个隐忧——

第一,对大楼的相信,隐藏着对人的不够相信。

律所是什么?是高度依赖人合的专业服务机构。人合靠什么?靠文化,靠气质,靠专业,靠彼此欣赏、气味相投。

可大楼模式,如果忙着把楼租下来,把人坐满,就难免会弱化对人的甄别,来者不拒。至于文化、气质之类,恐怕难以顾及。

更重要的是,律所的设立者一旦在大楼模式下尝到甜头,则可能产生一种心理误区:更重视楼,而不够重视人。

因为楼是安全可靠的,而人呢?今天来了,明天可能就走。假如手里一千万,用来租楼,可以踏踏实实用两年;用来培育律师呢?律师过两年可能随时离开。正所谓:铁打的办公楼,流水的律师。

第二,对人的不够相信,会削弱对人的投入。

大楼是硬件,投入了,看得见、摸得着,提精神、涨士气。而对人的培训,是软投入,见效慢且不明显。

更重要的是,人变优秀了,则可能跑去更好的平台,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样的担心,也许并非想象。观察一下,有很多律所声称要重视专业、重视培训、重视文化、重视对人的培养。

可看看资金的使用和投入,真的在这方面花钱了吗?可能不是不想花,是不敢花。这会使年轻的刚入行的律师更困惑,律所靠不住,怎样找个靠谱的师傅呢?对不起,靠谱的师傅也不那么好找呢。

第三,社会缺乏对律师专业的更真实评价体系。

律师是关于信任的职业,信任来源于专业,可专业如何评价呢?

看法律行业排行榜?看过往代理的案件?看年龄学历?确实不太好看。别说普通当事人,即使同为法律人,有时候要为当事人转介绍个案件,也会茫然不知介绍给谁。谁更专业呢?除了有过共事经历之外,往往也难以判断。

既然无从评价,不如从大楼开始。

第四,律师协同一体的模式尚未形成,单打独斗是常态。

如果买一个苹果手机,背后是苹果这家公司和无数供应商合力而成的结果。如果请一位律师代理案件?则可能真的就只是请了这个律师,充其量还有他的两位助理,与律所没太大关系。

这种类似手工艺人各凭本事的生存状态,是律师行业和律师职业的长期特点,也因此需要团队作战的非诉复杂商事业务,更多采用所谓“公司制”的管理模式。

问题是,对于普通诉讼案件的代理,原本就是一两位律师就能完成的,难道非得找几个人协作起来吗?协作来干嘛?分钱吗?

而且,单兵作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自主自由。谁不希望自主自由呢?谁都希望。这件事的变化,将由市场的竞争解决。除非那些协同的分工团队,效率的提升普遍战胜了单个律师,否则现状仍将持续。

06

为什么律师事务所纷纷租高大上的办公楼?

如果人人都会租大楼

需要声明的是,我想讨论的是律所纷纷租大楼的现象,好奇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走势;并不是说租大楼的做法是错误的,前面也说了,有其背后的合理性和原因。

况且,律所负责人,用不是偷来不是抢来的自己的钱租大楼干事业,这有什么错呢?客观上让法律人有更体面更舒服的办公环境,身心更愉快,这是大大的好事。

我只是想稍稍抽离一点地看待这件事。从律所的经营和行业的发展角度看,大楼模式会走到拐点乃至终点。律所的经营策略,一定不会一直是租大楼搞装修拉人头。

而竞争的基本法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果租大楼是大部分律所都能做到的事,那它就一定不会是持续的竞争力来源。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大楼之外,还有什么是更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27
下一篇 2024-04-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