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撰稿 / 毛姗姗

采访 / 毛姗姗 吴剑霞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深夜22点30分,陆家嘴的写字楼灯火依然通明。李鹏飞看了一眼表,急忙从上海中心11层下楼,他要赶凌晨1点从浦东机场出发的航班。这是他本周第三次赶凌晨的航班。

坐上专车的时候,他望向窗外。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两幢大楼里,灯光下都是加班的人们,其中也包括他的很多同行——律师。

陆家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每被提及,让人联想到的总是身价不菲的金融精英们,他们才是万众瞩目、吸人眼球的焦点。而律师却总难让人们记起,似乎从来不是商场上的主角。

然而短短30多年,浦东从开放之初的2家律师事务所,34名执业律师发展到目前5175名执业律师,232家律师事务所。律师人数占上海律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律所总创收达上海律所总创收的三分之一(62.8亿)。

在过去的2016年,浦东有10家律所创收过亿。此前连续几年,浦东新区律师人均创收均超过百万,为全国第一。他们,与金融、航运等一样,也在创造一个代表着效率和创新的“浦东模式”。

他们,也该出场了。

总是“最年轻”的律师

2008年,李鹏飞从华政经济法硕士毕业,加入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成为乔文骏团队中的一员。那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井喷时期,而乔文骏在房地产领域名声大噪,亦是中伦的房地产并购及融资业务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个执业起点对李鹏飞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

在中伦工作长达7年的李鹏飞深钻于房地产融资及并购法律业务,包括精熟于房地产的一、二级开发建设,各类房地产的融资、并购及出售。7年之后,他离开中伦,成为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律师业内有个段子:只要地球不爆炸,律师永远在线。去年一年,他每次回家,待家里不超过两小时,一年累计下来不超过4天。也正因努力,他用最短的时间即晋升为锦天城的高级合伙人,成为锦天城上海办公室“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2016年,李鹏飞团队人均创收近250万。

2017年3月8日,李鹏飞被增补为浦东新区律师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原本律师青年联合会的主席团已经选举完毕,却因事务所的支持、他个人的表现和领导们的信任,又进行了一轮增补。增补后,李鹏飞将负责全国第一个法律类科创中心的筹备和架构设计。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大型交易增多,加之多年来负责地产融资,基金投融资与企业重组、改制及境内外上市法律实务也成为他的强项。

“昨天深夜上海飞北京,今天深夜北京飞深圳,最近休息最好的地方是机舱和开会途中的打盹,其余时间除了酒店短暂的停留就都要保持亢奋的状态,看来律师的专业性之一是身体要过硬。”这是李鹏飞最近的一条朋友圈。

这同样也是浦东年轻律师们的日常状态。

朝气蓬勃的一群

乔文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韩璐也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她身上有很多头衔和荣誉。2012年,作为唯一一个80后,她当选第四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现在的她同时是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副会长,浦东新区人大代表。

“浦东律师都有啥特点?”

“从未停止的朝气蓬勃。”

浦东新区律师的主体是青年律师。青年律师的定义通常有两种标准,一是“35周岁以下,二是40周岁以下。”据上海律协统计,上海青年律师及35周岁以下的律师占40%,40周岁以下的律师占60%,而浦东的比例更高。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韩璐停顿了一会,继续说道:

“从浦东新区司法局到浦东律师工作委员会都会给新人很多锻炼机会和平台。浦东的律师队伍梯队建设一直眼光长远,成绩显著。”

韩璐本人也是这种传统下的受益者。几年前,在她执业7年的当口,她想出国深造,但颇为纠结。她向浦东好几位资深前辈律师请教,得到的结论是,“律师就好比是长跑。长跑,第一程是否跑得很快并不应该太在意,应该看是否能跑到最后。”

因为前辈的鼓舞和支持,学成回来的韩璐在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和律所管理上有了更多自信。

现在的她既要管理律所,拓展新业务,也有更大的时间精力为行业出力。这些在韩璐看来都是她作为律师的本分。“但当你什么都不想放弃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放弃了颜值。”她笑说。

比别人更快

更多如韩璐般优秀的青年律师、女律师在浦东找到了他们的舞台。他们,必须比别人跑得更快。

张玲,浦东新区律工委副主任、女律师联谊会副会长,融孚律师事务所唯一一位女性高级合伙人。曾在北京和广州都工作过的张玲,更喜欢上海,喜欢浦东,喜欢上海的包容力,喜欢上海的“讲规则”。

“做律师需要的是程序上的合法性保障,在上海任何一个法院,尤其是浦东法院都非常专业。作为律师,在浦东的执业领域选择应该是全国最宽泛的,浦东两个中心,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加上自贸区,它给法律人太多的机会和选择。”这位从四川乐山出来的女子,透露着一股坚韧,“只要你坚持和努力,这地方真的能给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无限的机会和期许。”

张玲是最能够感到浦东机会之多的。2008年底她奉律所总部之命到上海进行分所筹建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她该从什么业务做起呢?她选择的是走进基层。

分所建立之初,她带领她的团队去潍坊、花木街道的各个社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现今她还是坚持定期参与街道信访、社区矛盾化解、公益法律咨询等工作。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左为刘龙宝,右为张玲

2015年,张玲到了职业的转型期,她没有做过多考虑,加入了此前就向她伸过橄榄枝的与她气质相符的融孚律师事务所。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基于上海建设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契机,于2010年由四家律所合并而成的融孚应运而生,航运和金融成为该所的强项。

加入融孚后的张玲,更多地涉足公司并购以及证券金融业务。融孚,却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这个风云际会的陆家嘴崭露头角,在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寻求突破。

自90年代初开放的浦东,在政策与市场的青睐下,它在急速飞驰的列车上狂奔,也在践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政策目标。瞬息万变的浦东,驱动着浦东的律师律所与这块土地一起聚变。

大背景下的机遇

在浦东,最不缺乏的就是机会。自2009年两个中心之后的第4年,又一个机遇期来临。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随后,自贸区内的多项制度创新出现。2014年,《上海自贸区中外律师事务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实施办法》和《上海自贸区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联营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上海自贸区法律服务对外开放的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瀛泰律师事务所是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3月3日,瀛泰律师事务所与夏礼文律师事务所在自贸区联营,其联营办公室正式对外营业,这也是自《联营办法》颁布后,上海第一家获准与外所联营的本土所。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这被视为是上海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以及自贸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

这机遇同样带给了浦东律师,更多的制度创新在浦东律师行业出现。

“陆家嘴法治论坛”和“香港大律师公会”不得不提。

在2015年11月20日,第七届陆家嘴法治论坛上,中央和上海的领导汇集一堂,围绕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各个方面展开研讨,规模空前。

此次论坛亦是首次邀请香港大律师公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与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谭允芝签署双方2016年度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亦7家浦东律师事务所聘请香港大律师作为法律顾问,这是沪港律界合作的又一先河。

“时代变迁,现在真正到了律师要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保驾护航了。作为我们浦东律师该如何把握这个机遇?”论坛上,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朱林海说道,“认为要把握三个要素:一要考虑如何为国内走出去设计完整的法律风险控制方案。二要对’一带一路’所涉国家的相关法律及司法制度深入研究,恰如当年美国律师对中国认真研究那般。三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律所合作。”

那是时代的最前沿

自2000年就加入锦天城的朱林海,同时也是浦东新区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陆家嘴法治论坛”的顺利推进,有他的一份功劳。

浦东律工委定期会开展律师的技能培训,授课式和讲堂式两种方式双管齐下。每次请重量级的专家教授演讲,会场都座无虚席。线上培训解决了这个问题。技能型的培训主要以专业划分,更偏向实务。但在“大咖律师开放日”的活动中,话题就丰富得多,高到律所管理,小到职业发展。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浦东律师,对新兴事物总是接受得快些,学得也快些。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活跃的客户也要求律师有这样的素质。你会发现在浦东,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律师,无论是在大所还是小所,总能找到对于某个领域特别有钻研的律师,从不惧挑战,这大概是我们的特点。”朱林海如是说。

论宏观至浦东新区司法局,论微观到每一位律师,“不惧挑战,快速反应”已经成为习惯。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刘龙宝对于律工委、女律联的工作都大力支持。对于“陆家嘴法治论坛”更如是。

现今,“陆家嘴法治论坛”已经成为浦东的一张名片,该论坛无论从参与人员的层次,所涉规模,讨论的主题都胜人一筹,“金融”、“航运”、“贸易”、“自贸区”、“一带一路”、“互联网+”等话题均已被热烈讨论。

“法治建设始终是浦东强调的重点,作为前沿的律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来率先探讨一些前沿问题。”朱林海说。

上世纪90年代,在响应中央“开放浦东”的号召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为浦东经济和第一批为市场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提供机遇。

20多年过去了,“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又一次为各行各业提供了站在时代前沿的机遇。这是浦东的机遇,也是浦东律师的机遇,更是如李鹏飞、韩璐、张玲等青年律师们的机遇。

站在执业黄金期的他们,正朝着更远的目标奔去。

3天后,从深圳出差回来的李鹏飞又回到陆家嘴。连日的出差加班让他略显疲惫,眼角却未掩饰住又一项目达成的喜悦。

“这几天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Anyw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李鹏飞回眺远处的灯火时想到,匆匆走进了上海中心。

人均创收超百万,律师界的“浦东模式”:奇迹从何而来?

细雨天,华灯初上。车灯和从写字楼中散发出来的光交相辉映。这是浦东,一个可以拥抱全世界的地方。

是机遇,是挑战,是奇迹发生的起源。

(完)

责编/Albert 编辑/Angie 分类/原创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3-02 13:01
下一篇 2024-03-02 13: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