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作者丨郭浩文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如何做好律师业务,是找风口,还是做好专业迎接风口?这对很多律师来说是个选择。尤其在“门槛低、从业人员多”的劳动法业务服务领域,竞争似乎在加剧;但如果可以站得更高,可以清晰地看到专业能力与客户服务之间的分层与分流。从业28年的陆敬波律师,作为国内劳动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者,对此深有感受。

今年9月,在上海市第十二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荣膺第五届“东方大律师”与“2019—2022年度上海市优秀律师”两项荣誉称号。此前,他已获得“钱伯斯业界贤达”“劳动雇佣领域著名律师”“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法律人才”“2015—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律师”“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当然,陆敬波创立的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也是国内知名劳动领域精品专业所。

近日,律新社研究中心在《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调研中,通过与陆敬波的对话了解到,疫情期间劳动法律师业务的整体需求不降反增,包括劳动争议的数量也在上升,当前劳动法律服务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劳动法与其他行业和法域的“跨界”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陆敬波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专注劳动法二十余载

挑战与机遇并存

自2001年起,陆敬波就致力于劳动法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并立志创建中国一流的专业精品律所。2002年,他创办了劳动法专业网站“劳动法苑”,成为中国劳动法网站的先行者。该网站以“内容为王,独具匠心,深耕专业,追求极致”为服务理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职工维权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促进了劳动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

2004年,陆敬波创建了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专注于人力资源和劳动雇佣领域的专业化法律服务。他和团队经过艰辛探索,创新性地推出了“顾问+培训+专项+代理+咨询”五位一体的劳动法服务模式,开启了中国劳动法领域的专业化之旅。

作为劳动法领域的“老法师”,对于劳动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陆敬波认为,当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抓住机会就能脱颖而出。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律新社:您认为当前劳动法律服务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陆敬波:基于中国劳动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我认为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更未达到成熟后的阶段。

中国劳动法律服务行业的真正起点始于2007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成为中国劳动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的标志。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尽管有1995年的《劳动法》,但劳动法律服务行业几乎被忽视,很少有人从事劳动法律服务或成为劳动法律师。我本人从2002年开始涉足劳动法领域,当时从事这一领域的人非常少,但我选择了坚持,并且逐渐积累了声誉,只不过那时获得的利润微薄。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这一事件犹如火山爆发,瞬间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律师大量涌入这一行业,整个劳动法律服务市场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直至进入瓶颈期。时至今日,市场规模依然在稳步扩大,劳动法律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国家正在对劳动法典进行深入研究,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会迎来一波新的立法高潮,这或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5年虽短,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正是我认为劳动法律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缘由所在。

律新社:您认为当前劳动法律服务行业有哪些问题和机会?

陆敬波:整体上的劳动法律服务质量还不够高,也相对初级,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家都在做相同的事情,一旦某个领域需求爆发,马上就会有很多人涌入这个领域,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创新不足。目前,劳动法律服务行业已经从当初的蓝海变成红海,行业需要朝着更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监管成为规范市场秩序、确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应加大力度。当前服务行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劳动法律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质量上,回归服务业的本质。从服务的品质、客户感受和收费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谁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意味着谁把握住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问题和机会也同样并存。在面对挑战时,如果只是随波逐流,就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相反,如果能逆流而上,则可能把握住并存的机遇。

谈及机遇,劳动法律服务行业有其独特之处。与其他法律行业不同,这是全周期行业;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劳动法律服务的需求始终存在。当前经济下行,企业需要应对裁员、灵活用工等问题,对劳动法律师的需求更大。

在过去的疫情期间,劳动法律师业务的整体需求不降反增,包括劳动争议的数量也在上升。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机遇。因此,对于律师和律所而言,如何在这个时期更好地服务客户、解决问题、把握机遇,将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专业所人才储备优势显著

组织建设需要兼顾共性与个性

在谈及律所运营及组织建设时,陆敬波认为,专业性、专注度和人才储备是专业所具备的三大优势。专业所在某一领域倾注了大量资源,因此与综合所相比,专业所在专业程度、客户数量、案件数量以及经验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创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上海,已在国内设立8个分支机构,并在美国设立代表处,是一家深耕于劳动雇佣领域,服务涵盖劳动与人力资源、数据与个人信息、合规与反职务犯罪、投资与公司治理四大领域的精品法律服务机构。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品牌建设贵在坚持

专业所需要被更多人看到

在谈及律所品牌建设时,陆敬波特别提到了欧美企业对于专业所的高度认可和青睐。在他看来,专业化与规模化并不冲突,在美国拥有千人规模的专业所不在少数。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不仅能确保法律服务的高质量和专业性,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法律需求。

律新社:贵所在品牌建设中常用的方式有哪些?在这些方式中,哪些最值得投入?如何评价这些品牌建设方式的投入产出情况?

陆敬波: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品牌定位。由于不同品牌定位的差异,建设方式、方法以及方向都会有所不同。江三角定位于高端品牌,位于金字塔顶端,同时略向下延伸。作为这样一个高端品牌,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高质量、高层次的客户,因此我们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收费,即所谓的“三高战略”。针对这类高层次客户,品牌建设必须符合他们的喜好和需求。

在具体的品牌建设方式、方法以及方向上,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我们目前并未采用短视频或类似抖音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我们认为这些方式并不符合我们的品牌定位,那些世界500强公司的法务总监或高管并不会因为看到短视频或社交媒体广告而选择我们的服务。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律新社:您觉得劳动法专业所在进行品牌建设时有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陆敬波:我认为,在劳动法专业领域的品牌建设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客户或者说是社会的接受度。当我们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律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劳动法的专业律所时,一些客户,甚至律师同行,都会感到惊讶。“为什么你只专注于这一领域,而不是选择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成为被问频率最高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在律所的专业化建设方面,能够真正接受并采纳这种专业服务理念的,往往是一些世界500强大型企业。原因在于,一般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都已经习惯了国外的专业化服务模式,例如美国的律所,专业化程度往往是最高的。

江三角律所也致力于成为一家专业、专注并深受客户信赖的法律服务机构。我们的客户群体中,至今依然有80%~90%属于大型外企。而我们的另一类客户——内资企业客户,在需求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些国企或民企会希望仅通过一家事务所就能解决不局限于劳动雇佣领域的所有问题。事实上,我们一直强调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也应追求高质量,同时还需要客户有高质量的需求。如果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仅停留在基础而全面的层面,那么任何服务都无法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我认为,社会对高质量法律服务的认知和需求有待提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和顶级企业开始接受劳动法专业所提供的服务。在过去,我们的客户几乎全部为外企;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85%左右,我们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企和民企选择。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劳动法专业所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且仅限于上海和北京两地,其他地区几乎找不到类似的专业所。这确实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因其与社会认知和经济发展阶段存在极高的关联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恒心。而对于江三角而言,我们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展望未来:

跨界将更加频繁,科技是大势所趋

对于劳动法业务的未来发展,陆敬波提出了四点趋势,认为未来劳动法将更多地与其他部门法或其他法域结合。同时,科技与劳动法的结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产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清晰且积极的趋势。

律新社:从您的执业观察角度看,未来中国劳动法业务的发展趋势如何?为此,您和您的团队有何规划?

陆敬波:第一个趋势是劳动法将与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劳动法作为一类法律领域,将跨越行业界限,更多地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管理学科,而法律也是管理学科的一部分。由于劳动法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紧密性、关联性,如果为企业提供劳动法服务时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那么提供的法律服务可能浮于表面,无法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当劳动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时,才能使企业真正受益,因为这种结合能够提供更加落地、实操的法律服务,进而帮助企业省事、纾困,最终提高性价比。

第二个趋势涉及劳动法与其他法律的结合。例如,劳动法与刑法的结合有助于解决企业内部的反舞弊问题;劳动法与知识产权法结合,则服务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法与公司法结合,则涉及企业高管、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治理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与劳动法和公司法有密切关联;而劳动法与民法结合,则涉及灵活用工方案的设计。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仅依靠单一的劳动法,将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第三个趋势则是劳动法与其他法域的结合。目前,中国的劳动法律服务主要集中在国内,提供各类咨询和诉讼等服务。然而,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中国的劳动法律服务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当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扩张时,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无论是在非洲、欧洲还是美洲,企业都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作为国内的全球集团型企业,也需要对海外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和了解。因此,中国的劳动法律服务将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将跟随中国企业的步伐走向全球化。这与过去美国律师能够提供全球法律服务的逻辑相一致。当然,随着美国企业在全球的扩张,美国的法律服务行业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张。如今,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扩张,中国的法律服务业也将跟随他们的步伐,提供全球化的劳动法律服务。

第四个趋势涉及劳动法与科技的结合。我始终坚信,劳动法是所有部门法中与科技结合得最为紧密的领域。劳动法所涉及的面极其广泛,每家企业、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并遵守。劳动法内容繁杂且多变,如果运用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将极大地提高其普遍适用性、简化其内容复杂性以及克服其地域差异。因此,许多法律科技行业在选择结合哪个法律部门时,都首选劳动法。然而,目前是否有非常成功的产品结合这两个领域,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清晰且积极的趋势,我们正积极朝着这个方向推进。

我们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上述四个趋势。针对这些趋势,江三角正在积极布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规划包括针对每个趋势分别制定的四大战略,每个战略都有负责人和执行团队正在推进,以确保决策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成功。

往期回顾

● 对话王建平:中国6000劳动法精英律师的三个“正确”方向|律新对话

● 对话张照东:市场趋于成熟,建立长期合作需要专业与诚信丨律新调研

对话郭立天:问题与机会并存,以专业赢得客户信赖丨律新调研

对话王召刚:劳动法业务一片红海,客户期待“量体裁衣”的法律服务丨律新调研

● 劳动法律服务市场观察:“一九效应”加剧,谁能抓住2.0时代品牌红利?丨律新调研

● “诺贝尔奖”聚焦百年女性劳动收入 &中国劳动法女律师: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老困惑与新法则|律新观察

平台经济带火“不完全劳动关系”!10位劳动法精英律师解读1000万“外卖小哥”归属感|律新调研

● 专业性与办案经验最受青睐!90%企业选择劳动法律师看这“九宫格”丨律新调研

● 只做劳动法如何持续模范?国内10家劳动法专精所的定力与耐力丨律新调研

对话陆敬波:劳动法业务做到极致后,会看到哪些“深蓝”业务?

为了进一步探讨劳动法律服务领域发展主题,助力专业品牌化提升,律新社《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已经结束申报,进入评审期。

12月初,律新社《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即将正式发布,寻找中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劳动法律师和律所,欢迎一起见证!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 2024-02-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