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怒江州杨舟繁教师入选云南省敬业奉献推荐人选!

根据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关要求,现对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云南省拟推荐的阮宁等12名候选人建议人选予以公示(名单如下)。

其中

怒江州杨舟繁教师

入选云南省敬业奉献推荐人选

祝贺!怒江州杨舟繁教师入选云南省敬业奉献推荐人选!

姓 名 推荐单位 推荐类别

阮 宁 丽江市 助人为乐

代富文 昭通市 助人为乐

杨学清 丽江市 见义勇为

余贵荣 省国资委 见义勇为

王 莉 昆明市 敬业奉献

杨舟繁 怒江州 敬业奉献

益西春初 迪庆州 敬业奉献

廖春花 迪庆州 敬业奉献

倪 华 普洱市 敬业奉献

余华芬 曲靖市 敬业奉献

陶金明 普洱市 孝老爱亲

柳成丽 曲靖市 孝老爱亲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异议,可通过来电、来信等形式向云南省文明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3年10月19日至25日

联系人:云南省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处 刘老师

联系电话:0871-63992077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8号

邮编:650228

2023年10月19日

云南省文明办

事迹如下:

推荐单位:怒江州(市)文明办

类 别:敬业奉献  

杨舟繁:彝族山寨育苗人扎根农村 用35年坚守诠释初心使命

杨舟繁,男,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兰坪县河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老师。自1988年9月以来,杨舟繁一直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用35年坚守诠释了一名老师的初心使命。1995年9月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师”。以《彝家山寨育苗人》为题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云南日报》《怒江报》等刊物上发表。

无私奉献,扎根农村辛勤教育山区孩子

1988年至今,杨舟繁工作35年,都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他像“父亲”一样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为孩子们做饭、缝补衣服、理发……还为困难学生垫付课本、作业、文具等费用。在大羊场任教期间,为了改变当地群众“女孩子读书没用”的旧观念,他经常走访适龄孩子家庭,只为山区的女孩子们能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在杨舟繁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大羊场小学越办越好,大山里的孩子一个接一个走出大山,当地群众纷纷向老师们竖起了大拇指。

爱岗敬业,坚守条件艰苦学校用心用情抓教学

大羊场小学位于海拔3300来米的山区,常年下雪,每年都有1至2个月大雪封山,条件十分艰苦,之前来的老师没几个月都被吓走了。恶劣的环境没有让杨舟繁退缩,他一直坚守着这座“没有邻居”的学校。在大雪封路时,为不耽误学生功课,他主动送教上门。积雪太厚制约了送教上门效率,他动员家长轮流到校照顾,让学生住在学校,家长一周一轮换,大羊场小学变成了“流动式”学校。他想方设法提升教学质量,在大羊场“一师一校”的条件下,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接受教育,他探索出三级复式教学班教学经验。在任箐花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期间,他制定混龄班教学计划和备考教育方法。他说“教师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杨舟繁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用心用情抓好教学。

默默耕耘,以校为家撑起彝族山寨教育一片天

从大羊场到杨舟繁的家要走将近8个小时山路,这让他很难兼顾到患病独自在家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接到山里的学校,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妻子。学校里的事情,他事无巨细,尽心打理,屋顶、篾笆、桌凳坏了想办法翻修,没有黑板,他就自己做黑板。校舍条件不好,他多方筹资改善,让“千脚楼”变成崭新的平房。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大羊场村民小组青少年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走出大山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曾经连初中生都没有的山寨,如今出了1个研究生、20多个本科生,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保山学院等高校都有杨老师教过的学生。学生们都说“杨老师是一名好老师,教我们学做人、学知识,是我们走出大山的引路人!”。

推荐单位: 丽江市文明办

类 别: 助人为乐  

阮宁:“农民律师”法律从业20载 润物无声促和谐

阮宁,男,汉族,1948年7月出生,永胜县期纳镇清水村委会街南村居民,期纳镇供销社退休职工。2014年4月,他在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证书后,在期纳镇义务当了一名司法调解顾问和法律咨询人员。同年7月,成立了全市以本人名字命名的首个农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阮宁工作室”。2018年被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走上法律服务工作之路

阮宁退休前,很多不懂维权的农民工,经常找他咨询相关法律问题,看到这些带着疑难而来又失望而归的背影,他萌生了学习法律、为正义而歌的想法。他系统学习了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以及交通管理法等,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证书后,在期纳镇当义务司法调解顾问和法律咨询人员。20年法律从业风雨路,他常年驾驶一辆电动车走村窜寨奔波在法律服务工作岗位上,为民排忧解难、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工作。他是云南省内从事法律服务工作者中最年长的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农民律师”。

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晴空

对农民工及老、弱、病、残弱势群体,阮宁义务代写法律文书、申请等,不收取任何费用,还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将工作做在弱势群体心坎上。每年的法律咨询案件数达500件以上,口头咨询、电话咨询每年600次以上,每年代理的刑事案件在5件以上,每年的人民调解特别是参与重大矛盾纠纷调解都在30件以上,涉案赔偿金额每年约200万元。当地群众对他的评价很高,多年来阮宁代理群众处理了一大批债权债务纠纷,实现当事双方案结事了,他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80%以上。

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痛并快乐

阮宁积极参加永胜县各级党委政府涉法接访、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随时接受人民群众口头、电话各类法律咨询,热心解答各类法律问题,代写各类法律文书,以及为困难群众代理刑事、民事、交通事故案件等,从法理、事理、情理入手,通过普法解惑,既解答了当事人双方心中的疑虑,又普及了法律知识。“人民调解阮宁工作室”成立后,他的足迹踏遍了丽江境内山山水水,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被丽江市人民政府评为2011—2015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16年被永胜县委、政府评为“综治维稳先进个人”、2018年被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多年的调解经历,他探索出了一套调解邻里纠纷的诀窍,即“倾听促和、釜底抽薪、巧借外力、欲擒故纵、背向协调、亲情感化”民事调解法。回望阮宁工作经历,那是值得的,一次调解、一纸状书、一次谈心,改变了无数个家庭的命运;一桩桩一触即发的流血案(事)件,在他的调解下握手言和,遏制了一大批“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的发生。

推荐单位:昭通市文明办

类 别:助人为乐

代富文:农村青年23年如一日 赡养同村孤寡老人

代富文,男,汉族,1972年4月出生,群众,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灰街子社居民。从2000年起,代富文就把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五十岁孤寡独居的雷云昌接到了自己家里,义无反顾地陪伴和赡养23年。23个春秋,他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用善良和爱心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他悉心照顾孤寡老人的行动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成为十里八乡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让广大群众深受感动。

家境贫寒,不忘乐于助人

20多年前,代富文家并不富裕,上有老下有小,靠种地和养羊来维持家庭的开销,但他乐善好施,在村里总爱帮助别人,很有口碑。雷云昌是代富文多年的邻居,年轻时生了一场大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后来母亲去世后,雷云昌成为了孤寡人员,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找不到致富门路,经济上十分拮据,生活贫困无保障,成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每当看到这位善良孤苦的人,代富文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他,给予他爱和温暖。代富文坚持去雷云昌家里陪他说话聊家常,了解雷云昌的生活、身体情况,帮他打扫房间、做饭,给他送米、面、蔬菜等生活用品。在代富文的关爱下,慢慢地,雷云昌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拾起了生活的希望。

赡养孤寡,尽显人间大爱

2000年,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经历了一场暴风雨,雷云昌所住的土房倒塌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去重新修建房屋了,成为了无家的孤苦人。

看到雷云昌孤苦的样子,代富文心里百感交集,在和妻子刘天琼商量:虽然自己家也不宽裕,但灾难无情人有情,一定要帮助他渡过难关,不能让他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毅然接雷云昌来共同生活,再苦再难也始终不离不弃。这一住就是23年,代富文像对家人一样对待雷云昌,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生病就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帖得当,给了雷云昌一个温暖的家。如今,雷云昌老人已经70岁,他常常和别人念叨:“如果没有富文一家的精心照顾,不敢想象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积善之家,勤奋改变生活

23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加上他们一家的努力,代富文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2014年“8·03”地震恢复重建后,代富文一家住进了新楼房。代富文的长子代友兴已经成家立业,在养殖场工作,育有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代富文的女儿代友艳已从云南大学毕业。2022年过春节的时候,雷云昌老人作为大家庭的一员,喜笑颜开地给代友兴的两个小孩发压岁钱,祝孩子们幸福安康、茁壮成长,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这也应了那句古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代富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推荐单位:丽江市文明办

类 别:见义勇为  

杨学清:货车起火自燃 水文巡测员变身“消防员”

杨学清,男,汉族,1987年3月出生,群众,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丽江分局职工。2023年8月23日下午,在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至红桥乡的路上,一辆载满货物的大货车起火自燃,驾驶着巡测车的杨学清立即靠边停车,秒变“消防员”,迅速将火扑灭。

货车行驶途中自燃 束手无策待救援

2023年8月23日下午18点30分,一辆载满核桃的大货车行驶在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至红桥乡(宁泸二级路)上时突然起火自燃,货车司机束手无策。

遇到火情挺身而出 迅速扑灭保安全

杨学清行驶到该路段,发现货车轮胎着火,火势开始蔓延。杨学清当机立断,立即将自己的车停靠在路边,冒着轮胎起火、油箱爆炸的危险,拎起车载灭火器迅速地灭火,由于温度过高,杨学清多次钻入车底用灭火器喷射火焰根部,灭火器用尽后也未能扑灭明火,火苗又蹿了起来。情况万分火急,杨学清冲上巡测车,用车上水质监测取样桶与同事到路边寻找水源,接力取水,多次钻入车底用水灭火,经过10余分钟的努力,火情终于被扑灭。由于扑救及时,货车司机安然无恙,大货车轻微受损,满车货物得以完好保存,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为民服务展初心 退伍行路不褪色

杨学清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战士到巡测驾驶员,变换的是服装色彩和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和本色。他事后回忆:“当时情况危急,就想着尽快把火扑灭,保住货车以及整车货物。”杨学清表示再遇到这样的事还是会第一时间冲上去。 

推荐单位: 昆明市文明办

类 别: 见义勇为  

余贵荣:热心路人勇救落水儿童 传递社会正能量

余贵荣,男,1979年10月出生,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装备技术中心维检事业部安装检修部员工。多年来,余贵荣先后救起过5名落水孩童,不顾个人安危,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下了一条条生命,挽救了一个个家庭。

2023年6月3日17时30分,余贵荣送女儿上课后,返程途经(安宁)宁湖公园,远远看到两位小朋友惊慌失措地向岸边招手呼喊,循声看去,发现湖中水花四溅,便意识到有小孩落水了。余贵荣翻过三米高栏,飞奔赶到了事发地,顾不得脱衣服就跳入了水中,奋力将孩子拖拽至岸边。但因水很深,踩不到底,岸边都是陡坡,没有借力点,施救环境困难,一时间余贵荣与女孩都困在水中。危急时刻,周围群众,陆续赶到,最终大家合力施救,才化险为夷。

落水女孩的双胞胎姐姐,吓得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知所措,余贵荣见状,上前轻声安抚了孩子情绪,见落水女孩也苏醒了并无大碍,就光着脚转身离开了,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当余贵荣回到家,妻子看到浑身湿透、满身狼狈的丈夫,经过百般询问得知是为救人才搞成这样,妻子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事后,被救孩子的家人多次到附近了解打听救孩子的恩人长相,知情者也只是形容了救人的衣着、样貌和身高,救完人就走了,几经周折询问无果后,最后通过网络媒体查到见义勇为的英雄叫余贵荣。

孩子家人通过媒体打听到余贵荣的联系方式和住址,想送去一点心意,感谢救命之恩,但余贵荣和他的家人婉言谢绝了。后来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余贵荣在云天化股份装备技术中心工作,一家人又专门制作了一面“见义勇为 英勇无畏”的锦旗来到了余贵荣的工作单位表达感谢,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身边的同事就是那个见义勇为的英雄。当余贵荣回到岗位上再次被问起当时见义勇为救人的经历时,他说道:“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人,只是做了一件平常的事。当时,也没有多想,只是潜意识地告诉自己,快!再快一点!一定要把孩子救上来。自己也没想到会有人拍到这个视频发到网上,更何况自己也是一名父亲,今后若再遇到这样的事,自己还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余贵荣当日救人这一幕被现场群众拍成视频发布于自媒体平台,引发各媒体关注,热度直线上升至城市新闻榜单前十。多年来,余贵荣先后救起过5名落水孩童。除了这次救起的小女孩,2013年以来,他先后在安宁宁湖、清水河水库、张家坝水库救起过4名孩童。

余贵荣不顾个人安危,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下了一条条生命,挽救了一个个家庭,他是普通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推荐单位:昆明市文明办

类 别: 敬业奉献  

王莉:皮划艇女孩弘扬体育精神 勇夺亚运会三金

王莉,女,壮族,2002年4月出生,云南禄劝人,中专学历,现为云南省松茂体育训练基地皮划艇队运动员,运动健将,第19届杭州亚运会国家龙舟队主力队员。

心怀热爱 铸就体育人生

王莉从小热爱体育运动,在老师眼中,她是一个体育“好苗子”。2013年,昆明市皮划艇队的教练到学校选“苗”,教练一眼看中了身体素质非常好的王莉。2017年3月,王莉加入云南省皮划艇队接受专业训练,她聪明灵活、热爱学习、刻苦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王莉成绩提升迅速,并立志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献给云南省和国家的皮划艇事业。

坚持不懈 划向心中梦想

刚入队时,王莉既兴奋又好奇,可是新鲜感很快就在枯燥、辛苦的训练中消失了。王莉说:“我们有大量的力量、耐力和技巧训练,不管酷暑严寒,训练都不会中断。”夏天头顶烈日训练,皮肤被晒脱皮是常事,但她最怕的还是冬天的训练。“冬天下水训练,我们的手必须紧紧握住划桨不能松开,上岸的时候两个手都麻了,需要请人帮忙把指头一个一个地掰开。”更让她痛苦的是,因为训练,自己的臀部、膝盖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即便如此,第二天贴上创可贴便继续训练。

在杭州亚运会前,王莉被推荐到浙江女子龙舟队参加选拔。“刚开始还能跟上,第三天开始长距离训练就吃不消了,之前还想着龙舟坐着划应该更简单,结果屁股磨烂了。”王莉有些尴尬。更让王莉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病倒了。于是她只能趴在床上,头上敷着冰袋,屁股上擦着药,心里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刚刚伤愈,王莉立马恢复训练。此外,为了减轻自己的体重,每天集训完,她还会再给自己加一个小时左右的有氧训练,成功减掉7公斤。在艰苦努力下,王莉最终入选亚运会中国女子龙舟队。在第19届亚运会上,王莉和队友们共获得女子龙舟200米、500米、1000米三枚金牌,成为云南历史上首位亚运会三金得主。

激扬青春力量 持续为国争光

在训练之余,王莉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观看国际大赛录像,从中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先进技术,把在国家队学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运动员,积极为皮划艇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在皮划艇(龙舟)运动的前行道路上,还有很多挑战和困难,年轻的王莉做好了充分准备。她始终坚信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王莉深知,赛场之上,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和队友们一起承载着中国体育人的激情与梦想,为中国竞技体育争荣誉、为祖国人民争光添彩,早已成为她们心中坚定的信念。

推荐单位:迪庆州文明办

类 别: 敬业奉献  

益西春初:最美快递员一人一所坚守雪域17载

益西春初,女,藏族,1977年3月出生,群众,2006年6月,她成为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五境乡邮政所的一名邮递员。自此,她一个人坚守在一个网点,将一封封邮件、一个个包裹、一份份报刊按时送到群众手中,就这样奔走服务17年。她以拳拳之心、尽职坚守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2009至2010年,她所在的网点获得优秀邮政代办点称号,2021年她被评为云南省“最美快递员”。

兢兢业业 坚守邮路十七载

从自行车换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邮路上的交通工具不断迭代更新,但往来于五境乡邮路上的快递员却仍旧是她——益西春初。五境乡下辖3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335.9平方千米的投递覆盖面,都由益西春初负责。她抱着“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初心,尽管服务范围广,投递难度大,她都坚持了下来,把每一份邮件、每一个包裹都按时送到收件人手中。就这样,她坚持了17年。

过往十七年,益西春初走遍了五境乡的每一个村子,用脚步丈量了五境乡的每一寸土地。“以前派件走的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时还常常遇到山体垮塌,乡邮路上都是我一个人,说不怕是不可能的。”每当这时,她都会想起自己父亲的经历。她说,父亲是老一代的邮递员,当时的派送环境更加艰苦,与那时候相比,自己现在已幸福很多,更别说现在水泥路直接通到村民家门口,无论送件还是老百姓出行都特别方便。

“过去派送的多是信件,遇到收件人和收件地址模糊是常事,我就会到派出所问,到村委会问,挨家挨户问,直到把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益西春初说。从2006年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就一直深植在她心间,在一次次送件过程中,在一次次询问打听中,她渐渐熟悉了每一个村民小组,成了一名“本地通”。

耐心负责 服务群众无终点

走进网点,墙上的视力表首先映入眼帘。从今年4月开始,益西春初所在网点的服务项目有了新的拓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交管业务。

“我在这里帮他们拍好照片、检查完身体、测好视力,再把表格上传审核,通过后,乡亲们的新驾驶证就可以寄递到家中,这样省时又省力,大家换证、补证再也不用来回跑了。”益西春初指着墙上的视力表说。

新的业务渐渐熟练,普遍服务的落实也从未落下。在益西春初的努力下,建制村通邮及普遍服务工作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她的工作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说到秘诀,她说就靠“耐心”二字。益西春初总说,做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认真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才会确保不出错。

“我认识益西春初10多年了,也见证了她一个人尽职尽责地工作了10多年。她一个人管着所有业务,还要派送报纸、刊物和包裹,很不容易。”益西春初的好友赵红春说,“很多时候,我们正在外面吃饭,她接到一个取件的电话,就会马上跑回网点给顾客取件,从不耽误。”益西春初在旁边笑着说:“客户跑一趟也不容易,取到了件,他们开心,我也安心。”

用心用情 提高派件时效性

谈到工作里最幸福的时刻,益西春初脱口而出:“是给学生们送录取通知书!看到他们拿着录取通知书蹦蹦跳跳的样子,我也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

一到录取通知书寄送季,益西春初的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好多学生心里着急呀,就总打电话问,我特别能理解。有时邮车到得晚,等把快件整理出来后已经来不及派送了,这时候我会先给学生打电话,告诉他们通知书已收到,第二天一早就派送。”益西春初说,其实自己也可以不打电话,但不为别的,这个电话打了,能让他们安安心心睡个好觉,就很值得。

对于益西春初来说,最忙碌的时候除了录取通知书寄送季,还有购物节及年货采买时节。“包裹多的时候,我一天要送100多个,为了争取尽快送出,不让乡亲们多等,那时候我基本上都在加班加点整理。”

高原小镇的生活被网络迅速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购,但益西春初坚持“尽快把包裹送到乡亲手中”的工作准则始终未变,她是这样说的,17年来,她也是这样做的。

推荐单位: 香格里拉市文明办

类 别: 敬业奉献

廖春花:绿化使者荒山育林

创造雪域高原植树造林神话

廖春花,女,194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迪庆州原小中甸乡供销社任售货员。1989年,她被迪庆州妇联等单位联合表彰为“荒山育林先进个人”,1999年被全国妇联等部门授予“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并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召开的表彰会;200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荣誉称号;2006年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8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荣誉称号。

不顾反对 投身植树

1998年以前,廖春花的家乡砍伐天然林现象非常突出,看着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廖春花意识到,森林如果被大量砍伐,生态环境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和打击。“森林资源非常宝贵,如果合理有效利用的话,就会给群众源源不断带来财富,卖树不如多栽树”,她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想法。于是,她下定决心,以前被伐掉的树,自己要一棵一棵地补回来。

“我想上山种树。”廖春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种什么树?别人都在砍树挣钱,你却要花钱种树!”家里的老人第一个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一时间,廖春花准备上山种树的消息传开后,村里像炸开了锅,各种议论纷至沓来。但别人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廖春花的决心。第三天,她带着几个工人,背上从森工企业苗圃领来的树苗和简单的生活用具,一头扎进了夏遮古林区。

那时没有公路,没有车,全靠人背马驮,上山差不多就要一天时间,还要提前挖好土坑给树苗遮荫保鲜,高原的夏季雷雨说来就来,很多时候她们都在雨里干活,一天下来,只感觉身体越来越重,干活越来越吃力。饿了,她们就地生火煨茶,吃糌粑、洋芋充饥;累了,她们围着火就地睡一睡。两个月时间她们植树600多亩,手脚裂开了血口,连嘴皮也肿得老高,直到秋天来临才下山。

反复尝试 创造神话

小学文化的廖春花没有从事过林业工作,也不知道怎么种树。当初,只要下雨她就带领着一帮人不断地挖坑植树。由于缺乏技术,加之高寒山区人工造林成功的经验不多,经历寒冬之后成活率不到60%。第一次的失败让她意识到不靠技术盲目种树注定失败。于是她一边向当地群众请教取经,一边到县里的林业局咨询技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积月累中,廖春花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双株保育苗棵互防栽种法”,得出高寒地区完全可以施行冬季育林的结论,并在州、市林业局的支持下,成功种植了700亩树苗。

1989年,廖春花承担县林业局450亩的科学育林任务,最终经专家考核抽查,成活率高达99%,开创了在高寒山区、气候恶劣条件下成功植树造林的先河,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击了雪域高原冬季不能育林的说法,成功地证明冬季育林不仅可行,双株保育完全有利于苗棵互防。1998年,廖春花承担了县妇联汇同县林业局决定在海拔3800-4000米的300万亩重点防范区内的虫害重灾区试种3000亩树苗的艰巨任务,经过3个多月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全部种植工作,并实现成活率在95%以上。

多年来,廖春花带领当地村民在海拔3800~4000米的雪域高原绿化荒山2.7万亩,在古木、夏遮古、罗高山、烈思古4片林区的共计种植300多万株的雪松和冷杉,创造了在雪域高原恶劣条件下植树造林的神话。

珍惜荣誉 永葆初心

廖春花说,十年间,她在荒山育林15400亩,投入资金高达52万元。2014年,廖春花荣获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生态保护”类优秀奖,获得10万元奖金,成为云南省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个人。廖春花拿出了奖金里的一部分钱,用于资助村里的贫困学生和树苗的投资种植上。

1998年廖春花在当时的小中甸乡政府租了8亩地,建了自己的育苗基地。2013年,廖春花让小女儿组织村里有意愿做苗圃基地的农户以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小中甸三八林苗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经济苗和绿化苗,种植品种以川西云杉为主。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行。每年每户收入都能保证在2万元左右。目前苗圃基地共有15亩,70万株云杉苗。

廖春花说,希望下一步合作社越办越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造福家乡人民。

推荐单位: 普洱市文明办

类 别: 敬业奉献

倪华:“90后”教师用爱和青春为乡村孩子 编织甜蜜的音乐梦

倪华,男,布朗族,1996年8月出生,预备党员,是景谷县的一名90后乡村音乐教师,任教期间,他一直引导学生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播种音乐梦想

倪华的家乡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从这片千年古茶林走出大山的他,从小便有一个音乐梦,但因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原因,没有更多机会接触音乐、接触舞台。所以在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后,倪华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乡村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梦想,“在我看来,山里的孩子并不差,但是没有那么多机会和舞台去学习和展示”倪华说,孩子们缺少一个引导者,而他就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引导者,为他们创造舞台和机会,引导他们通过音乐变得自信起来。

在景谷县碧安乡昔本小学,倪华写下了原创歌曲《小书包》,他带着孩子们一起合唱并录制,这首歌一度在短视频平台上被众多网友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群大山里的孩子,曾经面对镜头都会哭的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

传递美育力量

离开碧安乡昔本小学后倪华来到了凤山镇芒卡小学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前班班主任,承担全校音乐课以及三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工作。在这里,倪华创作了《小星星萤火虫》,这首歌道出了乡村孩子对父母、家人的心声。倪华回忆,刚到芒卡小学时有几个学生天天哭,想妈妈、想家,倪华便带着他们一起唱歌并将唱歌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随着孩子们唱歌的视频不断“出圈”,还受邀去县里参加了各种演出,孩子们不再怯场,这让倪华既欣慰又骄傲。

他认为,这就是美育的力量。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倪华也一直在探索,什么是乡村儿童需要的美育,如何推动乡村美育,他在尝试各种可能性。“艺术素养是孩子们综合素养中重要的一部分,成长路上的乡村儿童更需要艺术的滋养”,倪华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一直自信下去,成为最好的自己。热爱音乐的倪华希望用自己的力量,通过美育培养孩子们除了学习以外的能力——感受美、创造美,成为一个有爱的人。

从2019年底开始拍摄短视频以来,倪华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收获了25.3万粉丝,如今倪华即将前往下一所学校“筑梦”,倪华决心一直扎根乡村,在教育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倪华一直希望孩子们成为一个有爱的人,而这个爱不仅是对别人,还要爱自己、爱生活、爱大自然、爱家乡。

推荐单位: 曲靖市文明办

类 别: 敬业奉献

余华芬:“全国优秀法官”30余载铸就法律荣光

余华芬,女,汉族,1968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自1988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主审和参与审理案件超过3000件,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缠诉、无一错判超期。余华芬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云岭楷模”、2015年度中国正义人物、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巾帼建功示范标兵”、“第二届云南省文明家庭”等荣誉。

大案要案显本色,审判彰显正义光辉

2004年,余华芬刚从办公室调到刑事审判庭,从没有办过刑事案件的她却承担了一件大案的审理工作。宣威某煤矿杜某经常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在一家小酒店勒索时遭到当事人李某的反抗致死。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她对该案发生的背景和杜某致死的特定环境作了大量细致的研究,最终判决李某无罪。当时《人民法院报》除了刊载《死于正当防卫下的暴徒》的长篇纪实外,还在《现在开庭》栏目作了《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杀人》的讨论,她的法律思维方式得到法学界的普遍认可,公正的审判让百姓感受到正义的光辉。

她说:“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无论案件是大还是小,我都会非常认真地去对待,细心了解案情和法理规定。对于我们来说,有些案子可能很小,但对老百姓来说,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这对于他们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 ”

办案理念做天平,公正执法内外无别

2014年9月,余华芬告别工作10年的刑事审判庭,接任审判监督庭庭长一职。当年年底,宣威法院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其中对派出法庭的一项考核指标是巡回办理案件数,她逐一电话核实涉案当事人案件的开庭时间、地点,发现某法庭上报的20件巡回审理案件中有3件虚报。报经审委会研究讨论,对该法庭考核实施一票否决。这件事让余华芬得罪不少同事,但她心底坦然:“法官对外执法与对内执章没有什么两样,连执行内部规章都存在瑕疵,对外执法也就可想而知。如果你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办案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谁会相信你办案的公正性呢?”

内心坦荡是本源,无惧无畏笃定前行

2020年12月,宣威法院受理了一起涉及20多名被告人的恶势力犯罪案件,她承担该案件的审理,匿名电话警告她:“我知道你儿子在哪里读书”,顶着自己和家人受到威胁恐吓的压力,她反思:“自己坦坦荡荡,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一个月的办案期间里,大大小小的案卷几乎堆满了办公桌、书柜、沙发、地板等所有可以用来摆放东西的地方,她翻阅了厚厚的卷宗,查阅法律法规,反复琢磨,对每一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进行核实,经常梦到案件的各种细节,通过逐罪梳理证据、综合分析案情等庭前准备事宜,最终在日以继夜的工作中,案件得以圆满审结。

推荐单位: 普洱市文明办

类 别: 孝老爱亲

陶金明:佤族青年悉心照顾残障堂弟10余载 用大爱书写手足情深

陶金明,男,佤族,1988年2月生,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桃子树村芒蚌小组副组长。2013年开始,陶金明用爱心陪伴智障堂弟陶永生走过10年风风雨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手足情深。

不惧艰辛,挑起照顾亲人的重担

陶金明的堂弟陶永生3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智力残疾;5岁时,接受不了患病的孩子及贫困的家庭,其母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10岁时,陶永生的父亲离世,善良的陶金明便毫不犹豫地将智障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堂弟陶永生接到家中细心照料。

2012年,陶金明结婚了。婚前,陶金明曾向妻子坦言,“奶奶瘫痪在床,父母亲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而且堂弟还得照顾,‘一拖四’的日子会很苦。”此后,照顾堂弟陶永生、奶奶和父母亲的重担就落到了他和妻子的肩头。

手足情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堂弟

2013年,陶金明的奶奶去世前,拉着陶金明的手,看着智障的小孙子,一个劲地哭,就是不说话。陶金明明白奶奶是不放心智障的小孙子:“奶,你放心,你在时我怎么待他,以后还怎么待他。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奶奶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从奶奶去世至今,也已经是10年了。陶金明信守着对奶奶的承诺,10年来,陶金明夫妇几乎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帮大小便失禁的堂弟换洗衣服,接着生火做饭,端水喂饭,安排好老人和两个孩子,然后到地里忙农活。这些就是陶金明夫妇每天生活的日常,夫妻俩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却从没有一句怨言。

为了让堂弟过的舒服些,夫妻俩每隔几天就会给堂弟洗澡擦身子。每次洗澡时,他都疯了似的乱跑乱叫,十分抗拒,搞得夫妻俩筋疲力尽,比干农活都累。虽然这样,夫妻俩还是一直咬牙坚持着。堂弟还患有癫痫,隔三差五的就会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甚至会咬舌头。为了防止堂弟出意外,陶金明就得一天到晚盯着,白天还没什么,夜里经常要起来四五次察看堂弟的情况。

言传身教,带动全家人照顾堂弟

陶金明经常对两个儿子说,不能因为家里有个智障叔叔,就在外面感到丢面子,而嫌弃他。在陶金明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从小就学会了为叔叔陶永生洗脸洗手、端饭送水,帮着父亲在村子里找四处乱跑的叔叔。

村里人曾建议陶金明把堂弟送到福利院,但是陶金明最终还是坚持带着堂弟一块儿生活。“只要我活一天,就会好好照顾他一天,这是我的责任!”陶金明平静的说。

陶金明是芒蚌小组的副组长,这些年来,从未和邻里产生过矛盾,寨子里只要谁有了困难,他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

推荐单位:曲靖市文明办

类 别:孝老爱亲

柳成丽:孝心儿媳用16年行动诠释爱与责任

柳成丽,女,1987年8月生,群众,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街道永发一组村民。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十六年来,她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婆,用行动诠释了爱与责任。

遇挫不言弃,照料亲人撑起家

2006年,柳成丽和桂双生结成夫妻。婚后育有两个孩子。2015年丈夫病逝。面对欠下的巨额外债和年老体弱多病的公婆,柳成丽独自撑起了整个家,抚养孩子,孝敬公婆。

在嫁入桂家的十几年里,日子过得拮据而清贫,但夫妻两人相敬如宾,一起外出务工,起早贪黑,对公婆孝敬有加,相互关爱和支持,2012年建起了新房。但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下半年,丈夫桂双生检查出罹患白血病,柳成丽一边带着丈夫辗转曲靖昆明求医问药,一边担起家庭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不幸的是丈夫在2015年在医院救治无效去世。家里因此欠下了12万元的债务。“那时小孩大的有5岁,小的3岁都还不到,公公、婆婆又体弱多病,为丈夫治病欠下不少外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柳成丽说。丈夫去世后她主动担起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带着孩子与公婆继续生活。

改嫁不离家,赡养老人扬美德

丈夫去世那年,柳成丽还不到28岁。温柔贤惠、勤劳能干的柳成丽,不乏追求者。但是,考虑到年世已高的公婆和年幼的两个孩子,她没有动过改嫁的念头。在婆婆的反复劝说之下,柳成丽总算答应了改嫁,但对前来提亲的人提出了唯一条件就是要到永发家中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共同赡养老人。

2018年,柳成丽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丈夫付文满。付文满是个退役军人,被柳成丽孝心深深感动,毅然选择一起生活。把自己户口从会泽县迁入王家庄街道永发一组,夫妻两个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二老。付文满外出务工,每月按时把钱寄回来。柳成丽则开一个小吃店,照顾孩子和公婆。在夫妻俩共同努力下,还清十余万的欠债,新建了厨房,把旱厕改为水冲厕,改善了居住环境。

长伺病床边,照料婆婆暖亲心

2022年7月25日,婆婆桂巧凤查出患子宫肌瘤、食道裂疝症,需要做手术。柳成丽将婆婆送到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36天。住院期间,柳成丽一直在医院全程陪护。桂巧凤术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柳成丽学会了按摩,帮婆婆端屎倒尿,给她擦洗身子。“你家姑娘真孝顺,对你这么好,真是羡慕你好福气”同在一个病房的张阿姨对柳成丽的婆婆桂巧凤说。桂巧凤对张阿姨说:“她是我的儿媳,儿子患病35岁就去世了,儿媳就一直在家照顾我们,对我们二老不离不弃。”桂巧凤老人脸上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在医院这样忙活一个多月,柳成丽没有回过一次家,孩子上学都是请人帮忙接送。每次想见自己的小孩都是托人带过来,见上一面又送回幼儿园。

来源:云南文明网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2-31 04:37
下一篇 2023-12-31 04: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