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 用人单位可否辞退

【案情简介】

甲于2008年8月受聘到某公司工作。2011年1月,甲告知单位其已怀孕,因有先兆流产症状请假保胎,并于2011年2月12日至2月16日期间住院治疗。因甲当时未婚,某公司要求其尽快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及领取准生证明。2011年2月15日,某公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以甲违反计划生育条例为由将其辞退,当日将辞退通知送达甲。同日,甲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于同年2月28日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此后,甲于2011年3月申请仲裁,后甲不服仲裁诉至法院。

【调查与处理】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某公司单方解除与甲的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双方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某公司提出上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甲虽系未婚先孕,但其已达法定婚龄,生育前已领取结婚证和《生育保健服务证》,其怀孕及生育行为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某公司以未婚先孕违反法律法规为由辞退甲,依据不足。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律分析】

(一)“未婚先孕”是否违法?目前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未婚先孕”是违法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三期内辞退女职工,是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文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该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和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中都明确规定女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间不能终止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还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这些规定并非只保护已婚女职工,婚前怀孕和婚后怀孕的女职工也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所以,即使是“未婚先孕”,该公司也不能将甲辞退,而且甲某虽存在未婚先孕的事实,但其已达法定婚龄,生育前已领取结婚证和《生育保健服务证》,其怀孕及生育行为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某公司以未婚先孕为由辞退甲某,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院的判决依法保护了女职工合法的孕期权益。

(二)“未婚先孕”和“未婚先育”是一回事吗?未婚先孕和未婚先育是两个概念。法律既然没有规定未婚先孕是违法行为,所以也没有对未婚先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条文。而未婚先育是指在没领取结婚证与准生证的情况下,将孩子生出来,这就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相关规定及各地方的《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属于违法行为。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要交纳社会抚养费,包括未婚先育。但如果符合国家法律的适婚年龄,怀孕后立即补办结婚证和准生证,一切手续在孩子出生前办妥,则不会违反任何法律法规。

(三)公司的规章制度能以“未婚先孕”、“未婚先育”为理由辞退公司员工吗?以严重违纪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要具备两个基本要件,一是要确认员工知道该公司的规章制度,二是要证明员工的违纪事实。倘若规章制度本身内容不合法,即使所有的员工都未表示异议且如实签收,该规章制度仍不可作为处分员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有效适用的要件有三个:内容合法、民主程序以及公示程序。

生育权是法律赋予女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将“未婚先孕”作为“严重违纪”行为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加以界定,不符合国家对于女职工“三期”给予特殊保障的立法本意,也侵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具体到案件中,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女职工未婚先孕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法律法规却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怀孕为由解除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因此公司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的内部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而归于无效。

【典型意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公司非法辞退,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甲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双方可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仲裁:协商、调解都不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而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必经的法律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诉讼:当事人对可诉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经过仲裁裁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需要提醒的是,非法辞退等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不过,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存在拖欠工资等争议,则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是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

同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职工遭到非法辞退,决定申请劳动仲裁的,除了按照要求完成劳动仲裁申请书并递交外,关键还在于举证,即保留一切有关非法辞退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书、考勤记录、工资单等等,这才更有利于诉讼的成功。劳动者常常由于应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权益受到损害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但是如果能够向相关法律人士进行法律咨询、寻求法律援助则能事半功倍。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11-30 19:40
下一篇 2023-11-30 20: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