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从远古到今日,上下五千年,经过一次次的转型迭代,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整体来看,中国历史总共经历了六次转型,其他历史时期基本上是在这六次转型的基础上做的修正或调整以保障社会能够继续往前发展,就如一艘行驶在大海上的巨轮在不同阶段进行方向调整,而且都是在既定的方向上所做的巩固或修正,目的都在于使这艘巨轮顺风顺水。

第一次转型:周灭商,文化之变

在1999年的殷墟的发掘现场,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一个青铜器,但是仔细一看,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个青铜器里存放的是一个人头骨,不禁使他们发出惊叹“那个时代太残暴了!”,经过分析发现,这个人头骨是被煮熟的,而且被煮了很久。这种事件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上不止一次。

那么这些被用来祭祀的人来自何方呢?一般说法是来自战俘或奴隶。而据考证,使用活人祭祀的人员来源是羌人战俘,而周人和羌人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因此周人非常反感用人祭祀神灵。

那为何商朝这么执着于用人祭祀呢?是因为当时的观点是商王是在神的授意下的人皇进行统治,只有给神最好的祭祀品,神才能保护商朝的国运,而羌人是当时被认为最好的祭祀品,这是当时商朝人普遍的认知。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煮过的人头骨

在周人灭了商朝后,即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废除了用人祭祀神灵,同时将天下的统治者-周王称为周天子,意思是周王是天神的儿子,而不是商朝时的商王被称为人皇。后来,周公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周礼,对国家实施统治,改变了商朝时的底层文化。在长达八年的统治中,周礼彻底的深入了人心,影响到各个方面甚至到了今天。

第二次转型:秦大一统,制度之变

秦始皇嬴政在秦国前面六位君主打下的基础上,于公元前221年剪灭齐国后,成功统一了华夏大地。而在制定对国家统治的制度时,秦始皇深刻认识到如果再采用分封的制度,还会重蹈之前的覆辙,因此一反以往商周册封诸侯国的方式进行统治的模式,转为实施郡县制,这一创新的办法,不再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和有功的大臣。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且会流动,郡县的长官只对皇帝负责,皇帝的命令可以传达到基层单位—县,使所有的权力汇集到了中央,因而被称为中央集权。

秦始皇这项政策有力的支撑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虽然在后来的汉朝初年为了稳定统治,采取过郡国并行制,但是在后面的朝代中不断修正,最终还是坚持了中央集权制。这项中央集权制的管理模式影响至今。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秦兵马俑

第三次转型:唐宋之交,官僚阶层之变

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抱团越过长城防线,不断向中原进发。中央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御之战,比如汉武帝对匈奴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等,在战争过程中,导致了很多平民破产,而豪族不断壮大,在政府内部做官保护家族。更为重要的是,宋朝之前的主要选官制度,如察举制、举孝廉、征辟制等,把过滤官员的大权交付在了官员手里,官官相护,使很多官员出自豪族,甚至虽然一个朝代灭亡了,但是豪族依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如我们熟悉的琅琊王氏、清河崔氏、关陇贵族等,如此循环,由此形成了很多贵族群体,成为了国家统治的根本。虽然科举制早在隋朝时已经出现,但是规模较小,共录取了12人,随后的唐朝一共300年左右的时间,开科取士268次,所招录的进士7448人,平均每次27人左右,很难动摇根本,官僚阶层的人员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贵族手里。

而唐朝的安史之乱将关陇贵族打趴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实力的贵族覆灭,宣告了贵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末日,直到宋初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宋朝发扬了科举制,当然也为了弥补因贵族退出历史舞台而留下的官员缺口,每年通过科举选拔了受到四书五经教育的人员填充了文官体系,同时随着印刷术的普及降低了读书的成本使平民大众能够通过读书进入官僚体系。宋朝320年开科118次共录取11万名进士,平均每次录取932.2人,数十倍于唐朝。这种体系的人员不断变化和刷新,使官僚阶层的人员从贵族出,转变为从平民中出,改变了官僚阶层来源的板结情况,影响至今。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第四次转型:鸦片战争,政体之变

在清朝开国两百多年后,清朝道光20年的1840年,被清朝称为蛮夷小国的英国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关的大门,目的却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倾销英国的商品,因为最开始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向清朝销售英国的商品时,发现不管如何努力,但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购买英国商品的冲动,导致清朝对英国的贸易一直是顺差。又经过多次努力,英国商人偶尔间发现鸦片这个东西在清朝销路很好,虽然这东西在英国内部是不被提倡的,但是最终英国为了从贸易中获利,抓住这根稻草,不法商人大力向清朝倾销鸦片,导致清朝人因吸食鸦片而“民不能耕,兵不能武”。清朝的有志之士敏锐的看见了鸦片的危害,如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要求“禁烟”,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了名垂千古的硝烟,史称虎门硝烟。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

眼见在中国又无利可图的英国政府与不法商人狼狈为奸,于1840年向清政府发起了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经历过工业革命的英国有着先进武器,使用铁皮做船,使用火药开枪,比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清朝武装相比,不知强了多少倍。在战场上处于不利低位的清政府被英国人打到了谈判桌,最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南京条约》,割地和开放通商口岸,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地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耻辱。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几十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

为了改变现状,在清末民初,无数有志之士进行了很多次变革或革新,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不断着调整这中国的政体,甚至触及国体。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南京金陵兵工厂旧址

第五次转型:新中国成立,国体政体之变

随着1949年6月2日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1921年至1949年28年的斗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在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其他事项。这确立了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选举的代表为人民,是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政体方式,打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1956年基本完成,从此,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有着几年历史的中国通过了几十年的斗争,将国家的政体和国体转变为比较先进的阶段,从此开启的新的发展篇章。

第六次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变

1949年至1979年,新中国的发展基本是前期以苏联为标杆(向苏联学习)、后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计划经济时代。首先是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重工业,如石油开采加工、煤炭开采加工、钢铁等基础重工业以及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两弹、航天航空业等,其次是发展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工业,如纺织、食品、森林、缝纫等,这些是建国之初通过计划来牵引发展。

但是有些政策在后期无法有效的提高人民的积极性,比如在农村实施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又叫生产队),通过标准的计算工分来分配劳动报酬,比如男壮年劳动力12分、女性壮年劳动力为7~9分等,由于没有准确的办法来衡量工作产出质量,导致在产出段和分配段均出现了相互影响的情形,有些人无法提高自己的劳动积极性。

同时,重工业的生产技术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比如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对日本钢铁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以及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十分震惊。当时他说:“就照这个样子,给中国建设一个钢厂。”,这也加速了上海宝钢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中国后续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市场经济,与世界接轨,轻重工业吸引外资和技术,农村逐步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多种方式的劳动分配机制,使中国GDP从1979年的0.41万亿到2022年的121.02万亿,33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了近300倍,跃居世界第二位。

六次历史转型,造就今日之中国

深圳特区

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由内向型发展转到外向型发展的转折点,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之变。

结语,对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为本人拙见,不尽之处,请指正,谢谢。

最后,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11-27 20:42
下一篇 2023-11-27 21: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