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却被说偏心眼,多子女家庭应如何抚养?

晚饭后,4岁的哥哥想给妈妈讲一讲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妈妈此时在喂1岁多的弟弟吃饭,没有及时回应哥哥,哥哥喊了几声妈妈没有得到回应,失望的走到妈妈面前,打了弟弟的胳膊一下。妈妈生气的责问哥哥为什么打弟弟,哥哥很委屈的哭了:“我不喜欢弟弟,妈妈偏心,妈妈只喜欢弟弟。”

妈妈认为自己给予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弟弟还小,更需要自己的照顾,哥哥小时候也是这样被精心照料的。现在哥哥相对于弟弟是一个大孩子了,却还和小弟弟争宠,完全没有大哥哥的风范。哥哥则认为,没有弟弟前,妈妈只属于自己一个人,有了弟弟后,他抢走了妈妈的爱,所以自己不喜欢弟弟。特别是看到妈妈为了弟弟顾不上理自己的时候,很容易把账都算到弟弟身上,产生攻击弟弟的行为。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却被说偏心眼,多子女家庭应如何抚养?

多子女家庭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出现的竞争和冲突,多为以下原因:

每个孩子都想被“特殊对待”

家是孩子认定自己归属状况如何的第一个场所,当家里的新生儿诞生后,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会感觉自己“失宠”了,他看待新生儿就像你看到另一半的新欢差不多的感觉。还会错误的相信:“妈妈爱我没有小宝宝多。”而排行最小的孩子,则会认为自己生下来就该得到最多的关注。孩子们总想努力的寻找使自己很独特的方式,所以他们之间的争吵或是打架在所难免,赢得吵架或打架象征着他们的家庭地位。

家人无意间的挑拨

3岁的女儿很喜欢她的双胞胎弟弟,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打了她的两个弟弟,奶奶看到后生气的阻止:“不许打弟弟。”而且奶奶又很唠叨,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些事讲给外人。

孩子直截了当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也是正常的,错就错在奶奶对孩子行为的定性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当家长用负面的情绪去解读孩子的行为时,再加上批评和宣扬,会使孩子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那她就会制造更多的矛盾来试探妈妈的爱,事情就是这样一步步变糟的。奶奶的唠叨强化了孩子对妈妈的爱的怀疑,还会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情绪,更加和弟弟们对立起来。

“大让小”养成“受害者心态”

如果孩子间的冲突,你总认为大孩子是错误的一方,并拯救小孩子,就会把小孩子训练成一名“受害者”。这时候,小孩子往往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挑起冲突,并让你来拯救他,这就是一种“受害者心态”。很多家庭都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家长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只会对大孩子一通吵,只因:“你比她大,就不会让着她吗?”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却被说偏心眼,多子女家庭应如何抚养?

多子女家庭,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是正常的,如果两个孩子之间相差不到3岁,这种情况会更严重,大多数父母干预的方式,会在不经意间增强了孩子之间竞争或打架的需要,父母可能在当时制止了冲突,但之后孩子们还会开始争吵,帮孩子们改变错误的信念,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1、进入孩子的内心

有一首儿童创作的歌曲《老大》很好的描述孩子们的感受:

喔,做个老大有多难,现在实在不好玩。

三人世界多美好,爸爸妈妈还有俺。

理解了孩子们的感受,才能带着同情心和孩子们相处,也要允许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当孩子说出自己不喜欢弟弟妹妹时,不要试着给他洗脑:“不是的,你很喜欢他们。”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赞同。

一位妈妈抱着1岁多的小宝(还没学会走路),旁边跟着4岁多的大宝,走着走着大宝提出要求让妈妈抱。妈妈说:“你像弟弟这么小的时候,妈妈也是每天这样抱着你,现在你长大了,小腿很有力量可以自己走路,弟弟的腿还没足够的力量走路,所以弟弟需要妈妈抱着。”。

大宝听完,还是要求妈妈抱,妈妈接着对大宝说:“可是妈妈一次只能抱一个人,我们把弟弟放在这里,妈妈抱你回家后再回来抱弟弟吧?”大宝立马回答:“不行。”妈妈接着说:“大宝真的很疼爱弟弟呢,怕弟弟丢了,看来妈妈还是要抱着弟弟,你拉着妈妈,我们走吧?”大宝想了想,拉着妈妈一起走了。

当大宝提出让妈妈抱的要求时,妈妈用同理心来感受孩子的内心,其实大宝只是想证明妈妈不只爱着弟弟,也爱自己。当妈妈变得善解人意了,孩子自然也成了善解人意的孩子。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却被说偏心眼,多子女家庭应如何抚养?

2、善意的看待孩子的行为

上文中的例子:3岁的女儿打了双胞胎弟弟,作为父母要用正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天性善良的孩子,偶尔一次表达不满,不能定义为“打”。如果打的不严重,妈妈可以假装没看到,然后告诉孩子马上要给弟弟喂奶了,让她先安抚一下弟弟。让她参与进来,体会自己可以帮妈妈的忙,感受弟弟们的可爱。如果打的很重,把弟弟打哭了,妈妈要平和的对她说:“宝宝想和弟弟开玩笑呢,没想到下手重了,弟弟害怕的哭了,下次玩的时候要轻一点。”

家长这样说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一个概念:自己对弟弟们是很友好的,也会慢慢改变自己对弟弟的态度,变成弟弟的“守护者”,这种自信的心态,会让她对弟弟和自己都产生正面的评价,也不会担心妈妈的爱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说:“孩子是嫉妒的、报复的、不讲理的”,这样的预设才是挑拨同胞关系的心理基础。善意和恶意都有强大的繁殖功能,就看我们刺激、培养的是哪一种。

3、向孩子传递正面的信息

小时候,妈妈经常说:“你就不能像你姐姐一样开朗吗?”我当时觉得妈妈只喜欢姐姐,这种孩子们之间的比较,会让人变得自卑和沮丧。当孩子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有条件时,就会出现问题。

要向每个孩子传递正面的信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很特别,比如说对大宝说:“你很开朗,善于组织一些活动”,告诉另外一个:“你很会屏蔽外界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都是独特的个体,父母爱着每一个孩子,并且这种爱是无条件的。

4、正面强化

在生活中,不同的场合下多进行正面强化,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姐弟之间的关系很好。与其向别人诉说自己如何担忧孩子们的关系,不如说说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亲相爱的,当孩子们从家长口中知道自己对同胞兄弟姐妹很有友善,他们会自动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

父母如何定义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影响他们对彼此的态度,还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对周围人关系的态度。要坚信孩子们是友善的、宽容的、懂事的,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当父母老去时,他们还在彼此的生命中举足轻重。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阳光百合阳光百合
上一篇 2023-09-25 07:24
下一篇 2023-09-25 07: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