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周人,姬姓部族,兴起于关陇之地。父系来自姬轩辕(黄帝),母系来自姜神农(炎帝)后代有邰氏,为姬姓与姜姓长期通婚之后裔。《史记》等文献记载的周人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后稷(弃)。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姬亶(周太王)长子姬泰伯,次子姬雍,末子姬历。姬历之子姬昌(周文王),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姬发之弟姬旦(周公)。武王伐纣,建立周国,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后姬宜臼(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国开国于前十一世纪,亡国于前三世纪,享国八百年。现在多数的姓源于姬姓。

周人先祖世系

《史记》记载的周人先祖世系为:

第一世祖 黄帝,世嗣少典氏。《史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曰有熊氏;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在位百年,传于玄嚣。

第二世祖 玄嚣,名挚,黄帝次子。邑于穷桑,故号曰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zhuān,xū)。

第三世祖 桥极,玄嚣之子,未即位。生子骏,嗣位,是为帝喾(kù)。

第四世祖 帝喾,桥极之子。以其肇于辛,故号高辛氏,都于亳(bó)。元妃有邰(tái)氏女,曰姜嫄,生稷(jì);二妃陈铎氏女,曰庆都,生尧;三妃有娥氏女,曰简狄,生契;四妃訾(zōu zī)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七十,子挚嗣立。

第五世祖 后稷

《史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史记 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弃居稷官,故为后稷”,子孙世袭其官,十五而至周武王,遂有天下。后稷卒,子不窋立。

第六世祖 不窋,后稷之子。《史记》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生子鞠陶。

第七世祖 鞠陶,《史记》载:鞠,不窋之子,因右手掌纹如“鞠”,取名“鞠”,又作鞠陶,夏末周族部落首领。生子公刘。

第八世祖 公刘,《史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

第九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第十世祖 皇朴,庆节之子。

第十一世祖 弗差,皇朴之子。

第十二世祖 毁喻,弗差之子。

第十三世祖 公非,毁喻之子。

第十四世祖 高圉(yǔ),公非之子。

第十五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第十六世祖 叔非,亚圉之子。

第十七世祖 古公,名亶(dǎn)父,叔非之子,又称“古公亶父”。广施仁政,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追尊为太王。

第十八世祖 王季,季历,古公之三子。殷牧师加封西伯,追尊“王季”。

第十九世祖 昌公(文王),继承其父伯爵,故称“西伯昌”。周朝建立,定都镐京,追封为“文王”。

公元前1122年,文王崩,太子发即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奭(shì)、毕公高为左右,兴兵伐纣,诸候尊武王为天子。

周建国后,把庆阳一带称北豳,把为北豳开发建立不朽功勋的周人先祖不窋、鞠陶、公刘并称为“三王”或“三圣”。

今人考究:

周族是活动于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部族,传说周人与殷人出于同一族源。《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女,为帝喾次妃”,《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按此则周与殷同出于帝喾部落,周人的祖先“弃”和殷人的祖先“契”是同父异母兄弟,二者同祖同宗。但是,关于“弃”和“契”的出生,司马迁接下去写到,“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传说殷人始祖契是因其母吞玄鸟卵而生,而周人始祖弃则是其母践巨人迹感孕而生。

这则神话传说反映出殷、周二族的图腾崇拜不同。一般来讲同祖同宗之间的图腾崇拜亦应基本一致,图腾崇拜的区别显示出二者并非出于同一源头。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个周人的世系:

《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蠒,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这里帝俊(帝喾)生后稷与台玺,台玺生叔均,但周人的世系里没有台玺和叔均,可见先周的世系周人自己都朦胧得很。

现在流传的那些残存下来的周先祖的名称,有些可能根本不是父子关系。因为在周人归附大商之前,还是一个落后野蛮的民族,文化水平极差,对于自己祖先的问题本来是很不关心的,他们的祭祀、文化基本上都是跟着商人学来的。等他们开始学着要祭祀祖先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先祖们的世系已经很模糊了,只能把还能记得的几位祖先勉强凑合起来,形成一个断断续续的谱系。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周人追溯:

《国语·周语》与《史记·周本纪》载: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遵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无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载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先周世系依次为:弃(后稷)—不密—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昌(文王)—发(武王)

补充:

《国语 周语》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鹑及驷七列也。南北之揆七同也,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汉书 律历志》释:自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岁亦在鹑火,故传曰:“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传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为天驷,故传曰:“月在天驷。”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晨星始见。癸巳武王始发,丙午还师,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坻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故传曰:“星在天鼋。”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言“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指的是周人母系是姜姓之女。三皇五帝至夏商周之时,亦多有与炎帝部族联姻的习俗,这里周人皇妣大姜则与伯陵是亲属关系。伯陵或逢伯陵,为殷商时姜姓诸侯。《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叙述齐地沿革时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左传》杜注称:“逄伯陵,殷诸侯,姜姓。”而《汉书•地理志下》:“齐地……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崱,汤时有逢公伯陵,殷木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史书言姜子牙是东海人,是商末姜氏后裔。故把姜子牙封到齐国,亦有封到先祖故地之意。其实不仅齐国是姜姓,分布在山东省一带,尤其是北部和胶东半岛纪国(寿光)、莱国(黄县)、聂国(荏平)、向国(莒县)、鄣国(平阴)、州国(安丘)、夷国(烟台)、狄国、鄣国(连云)等亦都是姜姓之国,其中姜嫄之姜就是出自这里。

另外分化的姜姓支国,还有“姜、厉、伊、耆、巳、列、封、逢、殳、江水、吕甫、申、谢、汲、齐、许、焦、井、艾、丙、向、崔、庐、章”等等。

四象、十二辰、十二星次、二十八星宿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如下图: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星象分野图:

「原创」周人先祖世系考

古星象图:以上为南,以左为东

古代把十二星次和地方对应起来,叫做分野。天鼋属于北方玄武(天鼋也有别的解释,但在这里指齐的分野是很清楚的),对应十二星次的玄枵,玄枵由二十八宿中的虚、女、危三宿组成。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地上诸国叫分野。然而后世玄枵的分野是齐,而在克商之时,还没有齐国。故伶州鸠这番话亦是出于后世的编造或推算,是以后来齐国天鼋的分野代指前朝的故地。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杨伯峻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 。”唐张守节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玄枵,於辰在子, 齐之分野。”《晋书·天文志上》:“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於辰在子,齐之分野,属青州 。”

故《国语,周语》言:“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前者天鼋乃是指有周得国之时,星象分野所在;后者天鼋即指周人的皇妣大姜是伯陵的后代,母族伯陵居住地方是天鼋分野齐地之意。

很显然天鼋不是一个氏族,亦非黄帝有天鼋之称,而是对星体的叫法。郭沫若释天鼋即轩辕,《国语.周语下》周朝人说“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百度百科在解释“天鼋”的时候也说黄帝的图腾是鼋,即龟鳖之属,更是不应该有的错误。

周人的祖先弃的母亲是姜原,而父亲的是高辛氏,定都于亳(河南商丘)和山东比邻。高辛源自少昊氏,少昊氏发源于山东曲阜。有人认为,姜原是母系氏族过来的,姜原发源于陕西,父亲高辛是杜撰到正史上的,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最难令人信服。帝喾定都于亳,与东夷相邻,娶东方炎帝姜氏之女是自然而然的事,反倒是跑到千里之外的陕西娶姜氏之女才令人生疑。今人考究上古历史,一感到自己不对,就说某某传说或记载是假的,却不知经过几千年传下来的历史和传说推敲起来巧合而毫无破绽。

炎帝、黄帝之后,两族之间多有通婚。黄帝娶方雷氏,帝喾娶姜嫄,帝喾娶陈丰氏之女庆都生伊尧于丹陵,从母伊姓;商纣王娶姜王后,周文王祖母之太姜,周武王娶邑姜等等。尤其我们也可以看到,所谓东夷也不是独立于炎黄之外。五帝之时,炎帝后裔分布遍布河南和山东,随着黄帝族系的扩张,少昊氏、高阳氏、高辛氏、高尧、帝虞、夏朝的强大,姜姓炎帝后代慢慢退缩到山东半岛,这就是周代为什么那么多的姜姓集中到山东半岛的原因。近代,宋代的《路史》“炎帝初都于陈,又徙鲁。”亦非信手捏造。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