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年丨1999年: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

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年丨1999年: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年丨1999年: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

图文 • 《 亲历五十年金牛记忆 》

成都市红旗纸箱厂的前身,是1952年组建的抗美援朝军烈属纸板生产组,位于成都市小红土地庙。当时仅有职工10余人,主要从事手工操作,用旧纸板、旧书报粘贴成纸板成品。1956年,生产组更名为包装杂件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社为厂,有职工177人,迁至兴禅寺37号一破庙内。1967年,更名为成都红旗纸箱厂,1970年迁至外西筒车巷。

随着电子、医药、食品工业的兴起,包装行业得到快速发展。1960年代初期,红旗纸箱厂争取到外贸定点生产权。1983年,工厂与四川省包装公司联营。1985年起,企业先后投资8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该企业承担了大半个四川的出口和军工企业瓦楞纸箱生产,经济效益良好。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134万元,利润191.2万元。企业有各种纸箱生产配套设备180余台,包括台湾瓦楞纸箱自动生产线和法国纸芯卷管生产线,其产品柑桔纸箱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显像管玻光纸箱获成都市优质产品称号。1990年成都市区划调整,该企业从西城区划至金牛区,为金牛区第一工业大户。

19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外贸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外贸定点生产权名存实亡,包装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大批民营中小包装企业纷纷争夺包装市场。红旗纸箱厂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没有进行充分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于1995年贷款投入巨资购进台湾2.5米电控瓦楞纸板生产线,并迁至金府路大规模新建厂房。由于老集体所有制企业机制不活、市场开发不力等诸多原因,企业投入与产出极不平衡。1998年,企业职工人数为614人,其中退养107人,退休251人,一个在职职工要负担一个多退养、退休职工,企业人员结构老化,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降。企业从1997年开始出现亏损,至1998年,企业产值仅750.7万元,亏损达47.8万元。职工收入锐减,思想波动极大,一些以前的技术骨干纷纷离开企业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留在企业的职工也忧心忡忡。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从1998年起,红旗纸箱厂先后与深圳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新都龙虎企业集团等企业进行接触,但由于诸多原因,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1999年,成都正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红旗纸箱厂就企业改革的问题进行深入接触。正光公司是1996年经成都市体改委批准成立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是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火炬计划及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实施单位,是金牛区当时重点扶持的成长型科技企业。当年,正光公司正处在高速成长期,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但正光公司的产业空间布局极不合理,公司总部、营销部设在金牛区,而生产基地分布于郫县犀浦镇和新民场镇,且每个场地均不具备扩建条件。设在犀浦镇的一厂、二厂由于地势低洼,1996年、1998年两度遭受洪水袭击。正光公司希望通过对红旗纸箱厂的资产重组,将郫县的三个生产基地全部迁至红旗纸箱厂内,扩大获得国家级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的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卷材系列产品生产。通过改善管理机制和用工制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档次,使正光公司的产品扩大产能,并将红旗纸箱厂原有的生产线作为企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多次协商,形成正光公司承债收购红旗纸箱厂的改革方案。即正光公司承接红旗纸箱厂全部债务加全部职工的一次性安置费的总额为基数,收购红旗纸箱厂;红旗纸箱厂的全部在职职工,由正光公司发放安置费,并解除与原红旗纸箱厂的劳动关系;对需要继续工作的在职职工,由正光公司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对退休职工的统筹养老费由正光公司全额承担并按月支付,保证退休职工的工资按时发放,并待条件成熟后,移交社保部门。改革方案经红旗纸箱厂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双方于1999年9月6日正式签订协议。金牛区最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正式改制。

★ 口 述 ★

唐世忠

(时任成都红旗纸箱厂厂长)

我是1961年9月参加工作的,14岁就进厂了。当时国家正在过粮食关,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手工业。我一进厂就进入机修班学习。由于工作表现好,1965年我入了党。60年代,纸箱行业出现了瓦楞纸技术,当时,红旗纸箱厂也有扩张的想法,我们到沿海去学技术,从上海购买了设备,并进行技术革新,1965年,红旗纸箱厂成功研发出瓦楞纸技术,并争取到了外贸定点生产权。当时,这个定点生产权全四川仅有两家,一家是我们,一家是重庆的红旗纸箱厂,被行业内称作四川的两面红旗。由于是外贸定点生产企业,“文化大革命”都没有对我们的企业带来多大的冲击,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国家提出要保外贸打击“帝修反”。因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稳步发展,并先后合并了工艺制品厂、成都中合化工厂和成都纸箱厂,使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并争取到了外贸出口加工基地的定点授权。但是,进入90年代,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全面放开,而企业以前的生产主要是依靠外贸定点的垄断优势,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同时企业陷入三角债风波,资金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当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仅仅是为了满足成都红光电子管厂的电子管包装,企业就贷款引进了2.5米瓦楞纸生产线,但由于对红光厂的依赖很大,随着红光厂产能的下降,新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企业却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的机制也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正光公司作为重组的对象呢,一是因为它是工业企业,我们这些人,干了这么久的工业,对工业企业的感情好像更深些;二是因为它对我们的职工的安置有保障,想要继续工作的给工作岗位,想要离开的按国有企业的标准给安置费,退休的进社保;三是正光公司也是区内的重点扶持发展的潜力企业,重组了,但我们的企业并没有离开金牛区。重组的进程还是非常艰难,毕竟我们作为老的集体企业,许多职工一家人都在厂里工作,把厂当作了自己第二个家,现在厂不在了,好像失去了家的感觉,感情上一下子接受不了。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将每一个人的安置方案都公布出来,由自己选择是走还是留,开了好多会,给大家讲清楚重组的道理。整个安置过程持续了两三个月。重组成功了,我也好像脱了一层皮。

黄发弟

(时任成都市金牛区计经委主任)

1998年5月,区委、区政府决定红旗纸箱厂移交计经委管理时,企业已处于经营困难、亏损和资不抵债的状况。至1998年底,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大幅下滑、亏损严重。企业的出路在多次听取企业领导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反复讨论,形成了基本的认识。

红旗纸箱厂的发展,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也和多数公有制企业一样存在铁饭碗、铁工资和严重的平均主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单一的产品结构、僵化的经营模式和沉重的负担,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依靠企业自身转换经营机制,走出困境的路已被堵死。只有深化企业改革,通过联合、租赁、兼并等方式实行资产重组,才是企业惟一的选择。所以,我们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牵线搭桥,做了大量的工作。

红旗纸箱厂从全区第一工业大户到第一亏损大户,从曾经的辉煌走向衰落,是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多数公有制企业的普遍遭遇。这些企业退出市场为历史留下烙印的同时,也把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改革不会停步,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不能停步。

谢 丹

(时任成都市金牛区计经委副主任)

在红旗纸箱厂重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妥善解决好企业退休和在职职工的安置问题作为合作的首要条件。在重组过程中,对于选择哪一方作为重组对象以及重组方式等问题,我们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同时,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履行好政策把关、协调、监督和管理职能。对于职工的安置问题,我们坚持要求重组方参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的标准执行,并设立了专门的账户,要求重组方将所有的安置款一次性全部打入该账户,然后根据有关规定计算出每个职工的安置费并设立了每个人的账户;对重组方案,我们要求企业做到公开透明,保证每位职工的知情权;在企业与职工签订解除劳动关系的大会上,我们专门聘请了公证部门现场公证,使程序更加规范。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旗纸箱厂的重组得以较为圆满地完成,在职和退休职工也得到较为圆满地安置。

李有志

(时任成都市金牛区计经委企管科副科长)

红旗纸箱厂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我当时参与了整个重组的具体过程。当时,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原则和职工安置标准都没有具体的文件规定,我们是按照国有企业的标准执行的。当时企业有不少老职工,一家人都在厂里,由于企业的效益不好,这些职工的生活非常艰辛。在重组过程中,我们要求企业成立了清算小组、安置小组等机构,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召开职工大会的时候,许多人的内心还是非常痛苦的。有的职工几代人都在厂里工作,把工厂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一下子解除了劳动关系,感情上还不能接受。当时,主管部门对企业非常熟悉,工作也非常细致,按照国有企业的相关政策,对企业的职工该移交社保的都移交了,要领安置费的都可以一次性领取,要继续工作的都提供了工作岗位。总的来说,企业的改革比较成功,也没有什么后遗症。

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年丨1999年: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

1991年:红旗纸箱厂车间

附:金牛区集体企业改革概况

1991-2005年期间,全区企业开始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落实政企职责分开,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进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1993年、1994年出台推进股份合作试点工作若干意见、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化运作试点意见;二是明晰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方针要求,全区企业改革以明晰产权工作为基础,大力开展产权制度改革,1996年、1997年制定加快全区城乡集体企业改革试点意见、集体企业产权明晰试行办法;三是2000年制定加大企业资产重组工作力度、加快企业改革进程实施意见,全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产重组为重点,国有和城乡集体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解散、破产等多种改革形式,全区企业实施改革共计914户。

1991-2005年期间,全区国有和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8户,有限责任公司528户,股份合作制213户,兼并70户,解散66户,破产(解体)3户。其中,成都市金牛区城乡建设开发公司于1997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金房集团公司于1998年改为有限责任公司;金牛区商业总公司于2003年改为股份合作制;成都北苑商场于2003年被兼并;成都电工厂于2001年解散;成都牙膏厂于2002年破产。全区未改的企业25户。

微信号: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4-04-22
下一篇 2024-04-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