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谚语“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看银行内规的适用

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持续的强监管形势,外部法规层出不穷,相应的,其内部制度规范也跟随外部监管要求不断更新,银行工作人员在做业务的过程中,时常面临“我的行为边界到底在哪?”,即内部规定如何适用的问题。今天就结合一个法律谚语,聊聊这个话题。

在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而言,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大家都知道李克强总理是学法律出身的,他用一句法律谚语,言简意赅地为政府与市场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边界线,也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法无禁止即可为”主要适用于私法领域,是说平等的民商事主体(包括公司、个体工商户、个人等)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只要不做法律明确禁止的事情,其所实施的行为都是被法律允许的,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私法的自治原则。

“法无授权不可为”则针对的是公权力,即政府等公权力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可以突破限制,任意行使公权力,否则会对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及人民的合法权益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套用“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律谚语,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适用内部规章制度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都有很多分支机构,一般在每个省都有省分行,分行下属很多支行,这些分行、支行都是总行的分支机构,都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经营运转是依托总行的授权开展的,我们把这种经营模式称之为“授权经营体制”。

其次,总行为了规范自身及各分支机构的经营,在外部法律法规、监管规范的框架下,会针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开拓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各岗位工作人员都是在制度框架内开展工作的。

再次,每个员工在单位都各自的岗位,而银行的制度对每个岗位的职责都有详细的规定。

从以上特点来看,银行员工在履行职务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明确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即,只有制度明确了可以这么做的情况下,员工才可以开展相应工作;如果针对一个事儿或一项业务,制度没有明确可以这么做,那一般情况下,员工是不可以做的。也就是,在员工履行职务的时候,应该适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银行大部分针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开拓的相关制度、办法,都适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

有一个例外,员工在单位的时候,除了有履行职务的行为外,还会有个人行为,比如吃饭、聊天、刷手机等等,银行为了防范员工个人行为对其造成声誉,甚至财产方面的损失,一般都会制定员工行为守则,列出员工在工作、生活中不得实施的行为。那么,员工只要没有违反行为守则的禁止性规定,就不会受到单位的处罚。也就是,员工的个人行为,应适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

综上,如果你的行为是履职行为,则“法无授权不可为”;如果你的行为是个人行为,则“法无禁止即可为”。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