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披着治病救人的“外衣”!检察官揭开“画皮”

“舌尖邮票”、“专注药”、“专注电子烟”……

这些五花八门的“时尚潮品”

背后却是新型毒品张开的獠牙

今天是第36个“6·26国际禁毒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日前召开“打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向媒体介绍2022年浦东新区毒品犯罪基本情况,并对该院办理多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记者注意到,新型毒品案件仍然多发

它们常常伪装成

邮票、糖果、饮料、电子烟等形式出现

美其名曰“神仙水”“聪明药”“开心水”等

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就成为了受害者

警惕舌尖上的“邮票”

民警在抓捕吸毒人员蔡某某的过程中,在现场发现一枚“邮票”,这不禁引起了民警的警觉,因为近年来一种新型毒品正是伪装成“邮票”从境外流入。经过对“邮票”进行鉴定,果然从中发现了毒品成分麦角二乙胺,民警顺藤摸瓜先后抓获贩卖毒品“邮票”的上家吴某某、韩某某。

原来吴某某、韩某某是大学同学,两人在国外留学期间接触到“邮票”毒品,回国后吴某某继续从国外购买“邮票”吸食,并将12张毒品“邮票”夹在书本中通过快递以及现场交易的方式加价贩卖给韩某某。韩某某购买“邮票”后不仅用于本人吸食,还将从吴某某处购买的1张“邮票”从浙江杭州携带至上海市贩卖给吸毒人员蔡某某。

本案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吴某某、韩某某提起公诉,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吴某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判处韩某某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检察官告诉记者,相对于鸦片、大麻、海洛因等取材于天然植物的传统毒品,通过化学合成方式产生的新型毒品因其来源和制作相对“简易”,成本较低,导致其“普及面”更广,危害性更大更深。

新型毒品的致幻性和成瘾性比传统毒品更强,以“邮票”为例,毒贩将半人工致幻剂麦角二乙胺吸附在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伪装成邮票,含在嘴里或贴在皮肤上就能吸收,这种毒品只有手指甲盖三分之一大小,几微克麦角二乙胺就足以让人产生幻觉,使用后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幻觉的情况。新型毒品对人体损伤更大,传统毒品主要是破坏人的免疫功能,损害脏器,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衰竭;新型毒品则直接损害大脑细胞,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长期、永久的伤害。

新型毒品披着治病救人的“外衣”!检察官揭开“画皮”

图源网络

近年来,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其伪装性和隐蔽性更强,常以糖果、饮料等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在日常中应注意:认清毒品的危害,了解新型毒品的伪装;远离夜店等人员复杂的场所;谨慎交友;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不抱有盲目的好奇心和侥幸心理。

“专注药”竟是毒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型毒品有时还会披着治病救人的“药品外衣”。

王某某自幼患有精神类疾病,大学毕业后更因严重的注意力缺陷和失眠症状,不得不待业在家。他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就诊配药,按照医生处方服用一种名叫“哌醋甲酯”的一类精神药品,用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治疗自身的精神疾病。

2020年起,吸毒人员李某向王某某声称自己长期工作压力大,希望通过“专注药”提升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走上升职加薪的“捷径”,请求王某某卖一点药给他。王某某明知“专注药”系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个人出售将会触犯刑法,从一开始坚定的拒绝,到碍于人情一步步迈入犯罪的深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王某某先后9次将含有哌醋甲酯成分的盐酸哌醋甲酯缓释片合计18瓶(270粒)以快递送达的方式卖给李某,每次得款1500元。

本案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王某某提起公诉,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以贩卖毒品罪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00元。

检察官指出,一类精神药品为国家管制药物,如在本案中俗称“专注药”的哌醋甲酯。贩毒人员王某某有注意力缺陷,必须根据医嘱正确合理服用精神药品,起到治理疾病的功效;这样的管制药品一旦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则会形成瘾癖,成为“毒品”。现代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应当寻求正确的方式排解压力,不能寄托于药物寻求短暂的快乐。此外,配得精神药物的患者应遵医嘱合理使用药品,切勿将药品出售,走上贩卖毒品的不归路。

“上头电子烟”易滥用

2021年,二十来岁的蒋某在长沙酒吧里混日子,结识了一些朋友,了解到合成大麻素上头烟的情况,之后就开始买卖起了这些新玩意。经人介绍,蒋某结识了一个上海的客户,双方约定以700元的价格交易1小瓶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的电子烟油(3毫升)。之后,蒋某通过物流快递的方式将电子烟油从长沙寄送到了客户位于上海的家中,轻轻松松小赚一笔。最终蒋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检察官表示,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是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的一种新型毒品,通常借助“电子烟”作为载体广泛传播,吸食人员多为娱乐行业、自由职业的年轻人,其中不乏高学历人士;看似普通的电子烟,实则极易滥用、成瘾。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于2021年7月列入国家管制。除了“上头电子烟”,新型毒品通常化身为各种“神仙水”“开心水”“聪明药”等形式粉墨登场,激发年轻人在好奇心驱使下购买、服用;事实上,此类新型毒品对人体健康特别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危害远超传统毒品。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务必抵制新型毒品的诱惑、侵蚀,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做到洁身自好。

趋势:“互联网+物流”成主要手段

据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介绍,2022年,浦东新区毒品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是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依然多发,当前浦东新区毒品犯罪所涉毒品呈现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和新型毒品并存的局面。此外,毒品犯罪分子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除利用传统的体内藏毒、人货分离等手段逃避打击外,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网络和物流寄递实施毒品犯罪,“互联网+物流”成为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

“毒品犯罪逐渐形成流通环节寄递化的特点,犯罪分子也不再囿于传统的吸、贩毒人员,物流从业人员、邮件寄收人员均可能成为犯罪链条的一环,更有境外贩毒团伙通过网上招募或交友途径让境内人员代为收寄藏毒邮包,最终达到走私毒品入境的目的。”检察官说。

据介绍,在另一起“贩卖K粉”案件中,宋某某等五人为掩人耳目,在毒品交易流通环节费尽心机。他们或在交付物流寄递的包裹内夹带小包装毒品,投放到小区附近的快递柜里,由下家凭取件码取货;或将毒品包装放在隐蔽之处,由下家现场寻找、伺机取走;或当面交易。该案利用快递柜接收毒品包裹的情况同样需要引起警惕。

对此,检察官提醒:不轻易出借本人的身份或地址帮助他人收寄邮包,不贪图小利为他人代收不明快递或邮包;不随意轻信网上或境外“朋友”所谓“有偿代收包裹”“有偿运送样品”等话术;一旦发现可疑邮包,及时拒签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同时,检察官也建议寄递行业加强对毒品等违禁品寄递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实名寄收、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建立异常寄递行为的检举机制,实现物流行业对毒品犯罪“零容忍”。

记者 | 陈颖婷

来源: 上海法治报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9-21 10:59
下一篇 2023-0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