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今年315,央视新闻曝光了多家软件网站,存在捆绑下载等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人们不禁感叹,在网盘限速,下载站不靠谱的今天,要想获得一个安全可靠的资源,实在太难。

这也让品牌哥,想起了一个曾被称作“装机必备”的下载神器。它就是一代互联网人的记忆-迅雷。在正式节目开始前,问大家两个问题。你有多久没用过迅雷了?你还记得,上一次用迅雷下载的片子,是哪一部吗?

我想你的记忆一定停留在了,遥远的某一天。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那么,迅雷这款曾经风靡全网的下载软件,为何会淡出大家的视野呢?

下面,我们步入正题。故事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讲起。

在那个电脑差,网速慢,网友少的时代,想要把学习资料、视频或者一些不可描述的资源,化为己用,除了用U盘线下拷贝外,还有“网上下载”的办法。

而当时,浏览器自带的单线程下载器,虽操作方便,但速度慢,无法续传等缺点,使其难堪大用。

大型资源下载动辄十几小时,让人绝望,若是中途跳个闸,断个网,一切还得回到解放前。

更糟的是,不少下载网站,打着免费旗号,内置大量弹窗广告,病毒和木马泛滥,安全问题极为堪忧。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为了解决上述痛点,上海交大学生「洪以容」,开发了一款名为「网络蚂蚁」的下载软件,由于其使用了“多线程技术”,因此下载速度大幅提高,还支持断点续传。

受此启发,另一个名叫「侯延堂」的程序员,又推出了网际快车(FlashGet),该软件不仅支持中文,还对多线程技术进行了优化,大幅提高了使用体验,成为当时最火爆的下载神器。

不过让人唏嘘的是,这款本有机会统治国内下载市场的软件,却在2004年停止了更新。

据说是创始人「侯延堂」沉迷《魔兽世界》而放弃了更新。但事实上,多线程下载的技术缺陷,才是让“网际快车”、“网络蚂蚁”之类的软件,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多线程下载的原理是将下载资源,分割成多个数据块,供大家下载。由于服务器会同时连接多个用户,这就存在抢“带宽”的毛病。

比如说,如果某个资源有10个人同时下载,那么每个人所能分到的带宽就只有1/10,在当时那个网速普遍56KB的“互联网蛮荒”时代,这样的下载效率显然不尽如人意。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直到以“电驴”为代表的P2P下载软件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P2P点对点下载技术,不依赖服务器,而是主要靠用户自行传播下载。

举个例子,品牌哥将某资源,制作成BitTorrent种子文件,并上传供大家下载。

若小李下载该资源,就会在下载的同时,复制一份上传。而当另一位下载者下载时,就能够获得两份链接。以此类推,下载人数越多,下载速度就越快,直至带宽跑满。

不过,P2P下载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多数软件商,缺乏对上传者信息的验证,因此资源安全性难以保证,其次P2P下载,要求用户上传的模式,也隐藏着本地隐私泄露的风险。

而对于那些下载人数较少的冷门资源,还会存在速度慢,种子失效等问题。

于是,迅雷出现了。

2003年,从美国留学创业归来的「邹胜龙」和「程浩」,看到了国内下载市场的机会,在深圳创立了「三代科技」,后更名为「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正式对外发布了迅雷软件。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迅雷在P2P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自家的服务器,将原本散落在各处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分类搜索的便捷服务,这一模式简称“P2SP”。这就是说,当我们在下载某资源时,迅雷会搜索全网相同的资源链接,无论是个人上传,还是下载网站的资源,都会被收纳其中。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然后,服务器会自动整理筛选出最优的线路,为用户带来酣畅淋漓的下载体验。这种集搜索、下载、管理于一体的模式,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凭着“独门绝学”,迅雷在下载行业一骑绝尘。其软件用户人数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长。

2010年,在迅雷推出“会员系统”仅一年之后,付费人数就突破了一百万。而到了2013年,迅雷在下载软件市场占据了90%的份额,整体用户数突破4.6亿,付费人数高达520万,规模与当时的腾讯不相上下。

2014年,小米、金山又注资入股,迅雷获得了3.1亿美元融资,并在当年完成

了美股上市,市值突破十亿美元。

但巅峰过后,迅雷也陷入市值蒸发,营收萎缩的危机。这不免让人疑惑,究竟它为何会衰落得如此之快。

首先,迅雷的模式对P2P下载生态圈,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他们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吸血雷”。

这是由于,迅雷服务器在搜集全网资源链接时,往往是未经其他下载网站允许的,存在“盗链”的嫌疑,把别家的资源,划归己用,这样的做法,显然有点不厚道。

而对于那些靠“下载引流,广告变现”的网站来说,迅雷抢走了用户流量,致使网站浏览量及广告收益大幅下降。

此外,迅雷用户可自行设置“限制或关闭”P2P相关的上传功能,不少用户嫌麻烦或担心隐私问题,渐渐养成了“只下不传”的习惯,而即便上传,其资源也归迅雷服务器所有,迅雷用户之外的人无法享受,这与P2P“分享下载”的精神有所背离。

在完成“下载资源垄断”后,一家独大的迅雷又将免费下载,转变为“会员制”,越来越贵的会员套餐,让消费者感到反感,原本干净整洁的软件也植入大量广告,使用体验大不如前,迅雷的口碑开始下滑。

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传输效率的提升,使得以百度网盘为首的,云存储下载类软件开始崭露头角。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网盘下载的原理是先将资源,通过离线下载的方式,下载到自家的云服务器上,用户需要下载时,再通过官方服务器下载即可。

而百度网盘除了提供下载服务外,还会为用户提供私人的线上存储空间。这种“帮下载,帮存储”的模式,在效率和使用体验方面,明显优于P2P及PS2P模式,这也使得包括QQ旋风、迅雷在内的传统下载软件,瞬间不香了。

除了上述原因,导致迅雷走下坡路的因素,还有“环境变化”。

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习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除了一些稀缺资源外,大部分电影及视频,人们都可以直接去爱优腾这样的网站在线观看,不再需要下载到本地。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片方版权意识的增强,网上可下载资源也越来越少,这对迅雷赖以生存的下载业务,造成了冲击。

而迅雷长期以来对旗下资源的安全性、合法性缺乏监管,也使其屡陷麻烦。

2014年迅雷就曾因,涉嫌传播“虚假宣传及低俗内容”而被国家网信办关停。

2017年4月,迅雷因侵权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而深陷官司。同年8月,他们又因侵犯电影著作权,而遭到了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起诉。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此外,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迅雷在壮大之后,也选择进军其他领域。2006年,迅雷发布「狗狗搜索」,尝试搜索业务。2007年,迅雷推出「迅雷看看」,开拓视频领域,这一时间甚至比优酷、土豆还要早。

随后几年,他们又推出了「迅雷游戏」及P图软件「光影魔术手」。

但这些项目,几乎都因经营不善而最终夭折,而在之后的“移动端”市场的争夺上,手机版迅雷更是因为过于糟糕的使用体验,而败下阵来。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盲目扩张业务,不仅给迅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还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

2014 年,腾讯云总裁「陈磊」加盟迅雷,成为了公司历史上首位被任命的CTO,与此前烧钱扩张思路不同,陈磊主张将精力放到更为高端的云计算和区块链市场。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在他的带领下,迅雷的新业务茁壮成长,公司股价和营收都有了显著提高,功不可没的「陈磊」也在2017年,顺利成为迅雷CEO兼董事。

但资源过度向新领域倾斜,也意味着老旧业务,必须精简,这触及了迅雷集团内部保守派的利益,矛盾与日俱增。

终于,在陈磊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权利的斗争”彻底爆发。

由于迅雷之前推出的一系列的“类金融”软件,存在较大的监管漏洞,为了规避风险,陈磊决定对迅雷大数据公司及其附属产品进行“清洗”。

2017年11月28日,迅雷集团宣布撤销「迅雷大数据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品牌商标使用权,包括迅雷金融、迅雷易贷、迅雷爱交易等软件被全部下架。

如此简单粗暴,急于撇清关系的做法,让迅雷大数据无法接受。

旗下迅雷金融率先作出回应,声称其商标使用权是由迅雷董事会赋予,受协议保护,迅雷集团无权单方面解除,他们还将矛头指向陈磊,称其主持的玩客币业务,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

11月29日凌晨,迅雷集团发文力挺陈磊,并再次强调玩客币业务,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以涉嫌“利益输送,不当行为”等罪名,暂停了迅雷大数据高级副总裁「於菲」的职务。

而於菲也不甘示弱,发文怒斥迅雷对自己的抹黑,并曝出更多有关迅雷CEO陈磊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利用玩客币牟利的细节。

事实上,於菲很早就加入了迅雷,一直都是创始人邹胜龙旗下的得力干将。而陈磊拿於菲开刀的做法,显然是一种挑衅。

至此,以创始人邹胜龙为首的集团元老势力与陈磊为代表的新势力之争,拉开序幕。

迅雷大数据也在当天发声,表示陈磊执掌的深圳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仅持有迅雷大数据28.77%的股权,并非最大股东,暗示迅雷无权罢免公司实际控制人於菲

在你来我往的骂战之中,迅雷的股价也暴跌31.38%。

最终,迅雷和於菲对簿公堂,双方都以“违约”为由,互相索赔,但法院驳回了各自的诉求,此事不了了之,而迅雷大数据也选择回购所有股权,并重新更名,脱离迅雷,双方达成“和解”。

而看似赢得这场“权利游戏”的陈磊,也在2020年黯然下课,并被迅雷以涉嫌职务侵占的罪名起诉。

如此剧情,就连见多识广的品牌哥看了,都直呼“狗血”。

这场迅雷自家的“内斗”,削弱了迅雷的实力,也暴露出了迅雷内部,战略不统一及股权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那么,迅雷真的就此没落了吗?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严重。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迅雷的规模,虽已不及巅峰时期,但凭借着庞大的用户基础,他们依然靠着“会员付费、广告植入、网络加速”等增值服务来养活自己。

前两年的“内乱”,虽造成了分裂,但客观上也促进了迅雷集团的新陈代谢,陈磊在位期间所扶持的“区块链、云技术”等业务,也成为迅雷盈利的重要手段。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去年,迅雷总营收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其中云计算及其他增值服务收入金额为1.362亿美元,占到了总营收的56.8%,净利润也达到了110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另一方面,迅雷的老对手“百度网盘”在占据市场后,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活儿”。

早年为了吸引用户,百度网盘采取“送空间,免费下”的策略。

不过在抢占市场后,他们一改之前的“大方”,通过限制非会员用户的下载速度,来变相促销自家的“超级会员”,还花样百出地推出了各种“限时下载劵”,吃相实在难看。

大家纷纷调侃:你家的5G网络再快,在百度网盘面前,也得众生平等。

加之大家上传网盘的资料,容易遭到莫名其妙的和谐,因此使用体验不佳,使得百度网盘的口碑急转直下。

反观迅雷,虽也有分级的会员制度,但即便是普通用户,在下载一些热门资源时,依然可以享受到相对“正常”的速度,日常使用完全足够。而迅雷的云存储功能也日趋完善,单从使用体验来说,并不比百度网盘差。

事实上,纵观今天整个下载软件市场,除了迅雷及少数几款网盘软件外,其余的大部分下载软件都存在 “资源少、速度慢、病毒多”等问题,更别提那些不靠谱的下载网站了。

因此,即便迅雷有不少槽点及黑历史,但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它依然是目前市面上使用体验最好的“下载软件”之一。

怀念过去,又向往未来,是人之常情。正因如此,迅雷这个名字才会让我们,觉得既陌生又熟悉。但软件终归是拿来用的工具,体验不好,就得淘汰。得用户者得天下,这并非陈词滥调,而是客观的事实。

早年迅雷因“资源多,下载快”而备受宠爱。后来的衰败,表面看来是因为“吸血雷”事件,但本质上还是由于,软件后期带给用户的体验不佳。

加之未能捕捉到市场变化,及时迭代产品,才一度被“网盘”类软件超越。

从比肩腾讯到无人问津,迅雷的没落竟是因为百度?

人们常说:互联网没有记忆。

其实不是没有记忆,而是在商业里,没有所谓的常青树。大浪淘沙,迭代太快,一不留神就得掉队。

不过风水轮流转,如今百度网盘似乎走上了迅雷的老路,而迅雷好像又找到了另一条新路。至于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