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咨询电话是多少 公共法律热线收费吗

公共法律咨询电话是多少 公共法律热线收费吗

东丽司法

公众号ID:donglisifa

公共法律咨询电话是多少 公共法律热线收费吗8月2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东丽观察1+N | 公共法律服务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东丽靠什么?》一文,全文如下:

公共法律咨询电话是多少 公共法律热线收费吗

公共法律服务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东丽靠什么?农民工拿不到工资,怎么获取法律援助?邻里有了纠纷,有没有人及时从中调解?网购买到假货,如何处理?遗嘱、继承的公证该如何办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都是百姓的大烦恼,也是新时代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着力点。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近年来,东丽区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利、精准、普惠,群众和企业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尽享法律服务发展的红利。让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更便民早上八点半,位于区司法局一楼的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内,来求助的市民开始络绎不绝。这个服务中心里融合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妇女维权、心理咨询、公证等多种服务。每周一至周六,中心都有专职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坐堂值班,为市民提供最专业的咨询。大厅里还配备有律师微视频和智能法律服务终端设备,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法律咨询是市民需求量最大的服务。“咨询都是免费的,律师特别有耐心,给我讲了半个多小时,最近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市民刘女士在律师的帮助下理顺了家中的房产纠纷问题,开心地对记者说。港山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瑞娜今天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当值,她告诉记者,一天下来服务了二十多名市民,虽然说得口干舌燥,但是看到市民紧锁的眉头解开了,自己特别有成就感。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东丽区在各街道、各社区分别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把法律服务的“门”开到了群众身边。“一街道结对一律所”的做法,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让百姓有了自己的“社区法律顾问”。请律师、求法援、找调解……群众需要咨询法律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申请维权援助等,都可以在区、街、村居三级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真正做到只进“一扇门”,实现“全服务”。“遍地开花”的服务平台让来办事的群众由衷赞叹:“服务更周到了,办事更方便了,法律也更有温度了!”而这所有的法律服务都需要一支队伍来落实,这就是律师团队。律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建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在东丽区丰年村街,有一家成立仅仅12年的律师事务所,却不断以创新的做法和亮眼的成绩,在一些领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它是东丽区第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率先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率先创办“普法微讲堂”;率先设立“两代表为民服务室”;疫情期间,率先实施为企业减免法律服务费用的举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这家年轻的律所,就是秦天律师事务所。走进秦天律师事务所,随处可见的便是写满当事人感激之情的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维护法律公正的故事。“我的父辈中有不止一位法律工作者,耳濡目染,他们捍卫法律尊严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作一名好律师、办一个好律所,是我的理想。”秦天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秦新说。1998年,22岁的秦新以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身份敲开了法律这扇神圣职业的大门。2010年,他终于将理想变为了现实,创办了秦天律师事务所。十年间,“秦天”以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成为东丽区规模较大的一家大型律所。2020年6月,一档耳目一新的普法栏目《秦天微讲堂》横空出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老百姓讲解法律知识。“行政拘留会影响孩子上大学吗?”“雇佣了‘肆无忌惮’的员工,怎么办?”“卖自己的东西也犯法?还可能犯罪!”“Oh,No!电动自行车也算机动车?”……这些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情景剧、微电影、讲故事,甚至是相声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在或欢乐、或感动、或恍然大悟中,很容易地就记住了许多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秦劳有道”“依法言商”“普法嘚啵嘚”“心情好典”等六个栏目涵盖了《劳动法》《民法典》《刑法》等不同领域的普法内容。两年来,《秦天微讲堂》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拍摄推送原创普法视频110多期,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传播的《秦天微讲堂》,很快就成为广受欢迎的“指尖上的”法律宝典。自办栏目,创意、编剧、导演、演员全部由所里的律师操刀上阵,这样创新的普法形式,让“秦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个同学随手拿起身边的书本打人、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或是拉帮结派孤立某个同学,这些行为算不算校园欺凌?”“抢一块钱,大家认为是抢劫行为吗?”课堂上,这样贴合实际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这是“秦天”的律师到丽贤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宣讲的一幕。通过学生们熟悉的身边小事,讲解什么是校园欺凌、盗窃、故意伤害、抢劫、聚众斗殴等违法行为,用鲜活的案例为孩子们敲响警钟。“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小偷小摸小霸王开始的。我们通过这些案例给孩子们打好预防针,增强青少年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秦新说。秦天律所连续几年实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晴天计划”项目,通过法制讲堂、常用法律知识竞赛、律师与学生结对帮扶、免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问题咨询、帮扶困难学生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全天候开放的“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每月一次的“党员律师义务接待日”、每周一次的“两代表为民服务”、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的普法宣讲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法治体检……秦天团队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卓越的职业素养、大气的社会责任担当,为群众、为企业提供着法律服务保障。2021年,“秦天”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时长3296小时,日均达到9个多小时;2021年至今一年多时间,为 500 多名困难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帮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同时,像慰问老人、为老旧社区安装路灯、为街道购置防疫物资、为困难学生捐款这样的公益活动,更是“秦天”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的日常。从小民生到大公益,只要力所能及,必定全力以赴。像秦新这样的法律工作者、像秦天这样的律所,在东丽区还有很多,他们全力做好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纠纷调解、重点人群维权等公益法律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区20家律师事务所的145名律师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千余件。人民群众有所呼,司法行政有所应。眼下,东丽区正在加速推进东丽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网站、APP、微信公众号、自助法律服务终端机等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更好满足了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网上调解、在线办理公证、互联网律师服务、企业风险体检、网上法治宣传……这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举措,让东丽百姓足不出户就能畅行公共法律服务“高速路”。公共法律服务正在成为“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的贴身服务。让公证服务更贴心公证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买房子时办理房产公证、结婚之前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老人在生前办理遗嘱公证……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公证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公民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公证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必须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最大便利。群众满意了,我们才会踏实。”这是东丽公证处负责人宗德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针对申请人普遍存在的“什么时间来办?都要带什么材料?怎么收费?”等疑问,东丽公证处于2014年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公证咨询书面登记制度”,公证员根据每一项业务的具体内容,出具《公证咨询登记表》,以书面形式把办证事项一次性告知,让群众“听得明白、记得明白、看得明白”。一天,宗德财在公证处大厅接待了一位前来咨询的女士。这位姓王的女士丈夫去世,名下有处房产,因其丈夫的父亲后于丈夫死亡,涉及转继承。丈夫的继母健在,丈夫和一个哥哥是亲兄弟,继母还有与父亲生的4个子女,其中一个死亡了,这又涉及到代位继承……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不知如何是好的女士来到公证处求助。宗德财用两个多小时为她讲解了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并出具《公证咨询登记表》,满满一页纸的文字清清楚楚地写明了办证流程、所需材料、收费标准及公证人员的联系方式。拿着这份“明白书”,王女士对接下来需要做什么一目了然。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处办证大厅每天都在发生着。“公证事项办理得越多,证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群众越富有,越需要公证的保护。公证是正确处理群众矛盾纠纷的重要前端手段,公证工作做好了,能防止事件变成案件。” 宗德财说。呼应家庭财富积累增多、家庭琐事日趋多样化对公证工作提出的新需求,东丽公证处把握群众需求导向,将办证窗口、公证服务前移,为企业、群众提供方便。2021年10月的一天,军粮城街刘台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给东丽公证处打来电话,说合作社里的130多户家庭需要办理“遗嘱、继承、财产协议、委托声明”等公证事项。“在农村,公证是一个新鲜事物,老百姓们对这套手续不摸门儿,大家都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东西?怎么办理?需要跑几趟公证处?所以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问公证员能不能到合作社来,为我们现场集中办理。”合作社负责人说。公证处立即做出回应:实施巡回办证,采取分批预约的方式,把公正办理业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去!由于大部分办证当事人是在职人员,公证员调整办证时间,提早上班、主动加班,抓紧工休的时间提供服务。“我们休不休息没关系,能抓紧时间为群众办好业务,这是最重要的。”居民王玉敏的哥哥、姐姐因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本人没办法到现场办理业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公证员决定特事特办,上门服务,这让一筹莫展的王玉敏感激不已:“真没想到,人家大忙忙的,还能为了我们到家里来服务,这可太贴心了!”10天的时间,公证员完成了106件业务的办理,让300多名群众避免了路途奔波。“我们在军粮城新市镇,公证处办理地点在张贵庄,这就是二十几公里的距离。这种送到家门口的服务让我们既省钱又省事,真给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办证群众由衷感慨。汽车被大风刮倒的大树砸坏,需要找气象部门开具‘风力气象证明’;去银行兑换破损钞票,需要找第三方开具‘非被人为故意破坏’的证明……曾经,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证明,让人不胜其烦。从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手续繁琐的各类“奇葩”证明入手,2021年,依据《天津市公证办理申请材料清单》,东丽公证处推行“清单之外无证明”,清单之外一律不得索证,杜绝 “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真正做到“减证便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前忘了带证照都得回去拿,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很多证明取消了,而且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业务,又快又好!”近日,在公证服务大厅,刚刚办理完企业相关业务的一位女士对“清单之外无证明”带来的便利连连称赞。疫情期间,如果那些远隔千里、身处异地的群众需要办理公证,怎样为他们提供服务?东丽公证处于2021年开通“零接触”办证功能,远程视频办证解决了这一难题,当事人可以通过云视频技术与公证员“面对面”交流,办理业务。“我现在人在国外,想申请办理公证该怎么办?”2021年4月份的一天,东丽公证处接到柴先生从加拿大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柴先生称需办理无犯罪记录公证,由于其父母均不在天津,自己身处国外也无法归国办理业务,很是为难。公证员当场通过远程视频告知柴先生办理流程,并依托远程视频办证中的“在线申请”“视频连线”和“电子签名”等功能,在明确柴先生本人身份和真实意愿后,积极协调沟通公安部门及有关单位,圆满完成当事人无犯罪记录核查工作,成功办理了东丽区首例跨境远程视频公证业务。一年多的时间,公证处通过在线受理平台,网上办理了出国留学、探亲、旅游、商务考察、定居移民、工作劳务等多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外公证业务。信息化办证能力水平的提高,解决了“异地”办证的难题,让“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也不用跑”。远程视频办证只是东丽公证处推行的“便民利企六项举措”之一。以办件人方便为重,以办件人期盼为念,东丽公证处积极推出一系列贴心的便民措施:在全市率先将开放式的办证大厅改造成独立的办证室,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隐私;对涉及救灾、扶贫、遗体捐赠等社会公益的公证事项,免收费用;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或低收入人群减免办证费用;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能简化的环节尽量简化,能减少的材料尽量减少,能压缩的时限尽量压缩,能一次办成的事绝不让办事群众跑第二次……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冰冷的”法律条款有了“温度”,让“复杂的”公证程序变得“简单”,真正让群众感受到高效、便捷、暖心的公证法律服务。让法律援助更暖心为农民工讨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确切的说,法律援助就是法律上的精准扶贫,事关困难群众权益维护,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谢谢你们,你们帮了我们太多的忙,我们的赔偿款终于拿到手了!真的非常感谢!”2021年7月的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来到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致谢。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人的弟弟为精神一级残疾的精神病人。2016年,其弟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院方疏于管理和照看,导致其摔伤,造成左股骨骨折。老人多次与安宁医院交涉,要求院方给予妥善解决,未果。四年多的时间里,老人奔走于市各有关部门,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020年5月,他来到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将本应在一周后才能指派的工作,缩减到第二天就为当事人指派了律师接洽办理案件。在调查取证、伤情司法鉴定等过程中,区法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配合律师,多次与相部门、人员沟通,尽最大努力为当事人争取其合法权益。经过法院一审、二审,支持了受援人的合法诉求,为其挽回经济损失337716.79元。像这样的感谢,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收到。8月的一天,听到最终判决结果的独居老人王奶奶眼含热泪地说:“感谢政府,感谢司法,为我讨回了公道!”。2020年5月的一天,这位老人遭遇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一处九级伤残和两处十级伤残,对其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老人的女儿在外地工作,疫情期间,不能回来办理相关事宜。她联系了区司法部门,希望能够为老人提供司法援助,甚至向律师提出可以支付适当的费用。援助律师恪守职业道德,告知其法律援助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在实施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律师数次与当事人协商赔偿数额、陪同老人去做伤情鉴定;庭审中,据理力争,为老人争取最大限度的赔偿。最终法院采纳了援助律师的意见,判决被告支付给受援人包括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内的赔偿款共计262582.65元。“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这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刘月说。无论是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无依无靠的妇女儿童、年迈孱弱的老年人、还是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对这些弱势群体倾力相帮,应援尽援,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每一位受援人在每一起援助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针对农民工法律知识贫乏、维权能力弱这一现状,东丽区的法律援助给予了农民工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今年3月份,三名农民工找到秦天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名泉,称他们的工资已经被老板拖欠一年多了,三人此前曾找到相关部门进行维权,但没有结果。他们听说王名泉曾获得过“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全国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于是慕名而来,想寻求法律帮助。三人从老家黑龙江赶来讨薪,为了节省开支,食宿极为节俭,但时间一长也已经无法支撑每日三餐。王名泉在了解情况后,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并建议他们返回老家,这边的一切都交给律师。这个案件办理起来困难重重,三人提供的证据只有公司会计曾通过微信发来的工资明细照片,并没有证据原件。在证据不足、找不到三人的直接老板、总包单位不配合、三位当事人又不在场的情况下,律师深入调查取证,几经辗转,终于帮助三名农民工讨回了被拖欠近两年的13万多元工资。3名农民工拿到这笔血汗钱时,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援助的温暖。高品质的服务,自己会说话。以往,一些农民工为了能拿到拖欠的工资,往往愿意让步、“私了”。如今 “有困难,求法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首选。以“情暖弱势群体,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东丽区致力于兜底公共法律服务民生短板,整合资源,组织律师、公证员参与法律援助服务,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东丽区法律援助服务延伸至街道、社区,形成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辅助,各联系点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法律援助网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精准对接困难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着力实现服务全面提速:在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中率先将审批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对于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的,实现一次性办结;对申请人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妇女群体的维权事项,实行优先受理;对于即将超过时效等紧急、特殊的援助案件,启用绿色通道,当天受理、当天审批,1天内完成法律援助受理流程,实现申请人“零等待”。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情、理、法并重,不断强化便民服务措施,让法律援助贴近群众、为民解难,有效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天津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的背后,是东丽区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便民举措实打实的努力。2021年,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办法律援助案件650件,办理公证3359件,解答法律咨询3891人次,办理人民调解案件800多件,区政府用于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经费达到331.09万元。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保障在身边”,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显著增强。记者手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保障。东丽区着眼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平台逐年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服务,为群众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编 辑|曹子畅

审 核|于国利

来 源|人民日报、人民号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2-18 14:51
下一篇 2023-02-18 15: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