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评论丨新都幸福密码:凝聚社区共治智慧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

同样是社区,有的社区居民不知“居委会”为何物,有的社区居民一有事就往社区跑,背后动力就是居民的难处有地方倾诉、有办法解决。新都社区显然是后者,而且,这个社区还能尽可能照顾到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求得最大公约数。

以给小区路面铺沥青为例,为防雨水倒灌车库,铺设时特意将车库门口垫高。这样的沥青路,既方便了小区广大居民,又解了车库业主的隐忧,可谓是“多赢”。

幸福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社区共治需要智慧。新都社区的智慧就是在党建引领下“凝聚更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让社区焕发生机和活力”。凭着不断创新社区共治的理念和先行先试、边干边总结的干劲,新都社区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汇聚社会资源力量,织就了一张捞尽居民烦心事、不断外拓居民幸福边界的同心网。

共治理念,需要创新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需求日益多样化,单靠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不可能治理好社区。必须依靠党建引领,发动更多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

新都社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摸索出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这些力量既有社区居民,又有外部专业人员。

利用本小区人员,社区搭建了两张网。一是理顺“居委会-网格员-楼长-单元长”组成的“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将社区管理和服务细化到单元,居民诉求通过体系直达社区党委。二是把小区业主委员会纳入治理建设体系,创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多元参与机制,推动社区“两委”成员、网格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共同推进道路整修、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更新等民生工程落实落地。

这些网络上的每一个点,几乎都是社区居民,他们各司其职,或为居民排扰解难,或将问题上报、推动问题解决。

此外,社区还善于利用“外脑”。目前各个领域的专业力量、社会力量,正成为新都社区治理的有效资源池,推动居民的幸福感升级。如成立了首个社区级物业纠纷调解中心,和拥有182名会员的即墨区新联会建立“新新相联”服务品牌,以“专业人做专业事”原则,请来律师、心理咨询师为居民服务,请来柳腔表演艺术家为居民免费授课等。

共治和谐,需要共商

社区工作不仅要注重服务好群众,还要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下功夫。在社区里,由于居民诉求不同,矛盾和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难题。如何推动问题解决,体现着社区的治理水平。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和社区群众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如今,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正是新时代对“枫桥经验”的坚持和发展。

新都社区把居民当成自己人,尊重他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通过施行“事务共商、吹哨报道”机制,最大程度兼顾各方利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圆桌议事厅”,这是由社区党委统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和居民“四方”联动的协商议事机制。通过搭建“圆桌议事厅”等平台,实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多元社区治理合力。

在“圆桌议事厅”上商讨问题,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更加和谐圆满,给小区土路铺沥青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圆桌议事厅”之外,“马扎议政”则是推动小区大事解决的特色平台。但无论哪种平台,一定是和居民一起坐下来,倾听民意。居民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推动小区治理隐患得到解决,或者为社区更美好建言献策。

在这里,共商是最大的特色,也是社区给予居民最大的尊重,更是共建和谐社区的前提。

共治方法,需要实干

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全是问题,走出去就会发现全都是办法。对于身处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而言,更是如此。就像新都社区党委书记王萌说的,“首先得干,边干边总结。方法总是干着干着就有了。”

得益于走出门、俯下身的实干,王萌带领社区找到了创建幸福社区的密码。

发动能人。高手往往在民间,老百姓蕴藏的磅礴力量,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充分调动社区能人力量,将鲁德友、吴瑞芹、孙丽娜等一批“能人”聚拢到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打造了“新都大妈”“红蜂志愿服务队”“新都微视”等一系列社区自治的闪光名片,带动更多居民为社区的美好生活共同努力,实现“从我到我们”“从我的社区到我们的社区”的转型。

贴近居民。通过社区党委下沉、网格党员上提、物业党组织成员兼任社区党委委员来配强网格力量,社区将4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建成集日常服务、网格管理、共建议事的综合体,打造“红色小筑”红色物业服务中心,成立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将“红色堡垒”建牢在网格。目前社区16个网格员,实现居民与社区联系的零距离。

网格员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一张社区治理的网,将居民的烦心事一网打尽,将好的政策措施一网撒开。

社区好不好,居民说了算。好的社区之所以让人感到幸福,与其说是治理智慧,不如说是为民初心。说到底,就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劲往一处使,产生最大合力,让居民在温暖的小家之外,又收获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谓之“社区共治”,新都社区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反响>>>这种社区需要更多……本报《新都新“方”》策划报道反响强烈,网友纷纷点赞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刘笑笑 李伟志

“我看了半岛连续两天推出的《新都新“方”》策划报道,觉得很特别有意义,新都社区创新探索的“新都路径”值得借鉴和推广。”6月29日,曾经的“小巷总理”夏玉波说。连日来,半岛全媒体《新都新“方”》系列报道反响强烈,不仅新都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要收藏近几天的《半岛都市报》,影响更是早已延伸到社区之外……

从6月28日,半岛全媒体重磅推出了《新都新“方”》系列策划,报道了新都新区如何用创新基层治理这根“针”,穿起来自上上下下千万条“线”,绣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锦绣画卷。报道推出后,反响强烈。首当其冲的就是小区居民,很多社区居民看到自己所在社区“出名”后,除了高兴,更是主动到社区咨询,都要为社区做点事。

策划报道在网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仅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就有多条内容登上热搜榜,其中“青岛大妈当导演3年拍了74部情景剧”更是在6月28日当天成为青岛同城热搜第一,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无论是在半岛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还是在半岛新闻客户端的网友留言中,大家都纷纷为新都社区点赞。“希望多有社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能学习开展这种活动,多为社区居民做实事”网友沙语沫说。“这种社区需要更多。”网友周英玉留言道。“生活在这样的社区很幸福。”“在朋友的朋友圈看到的,个人认为是半岛最优质的文章之一了,值得分享,点赞”……

除了广大网友纷纷留言,喜欢收藏报纸的青岛集报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青岛舒缘文化工作室负责人孙见东也为新都社区点赞。他是一位红色文化热心传播者,更热衷将自己真爱的报纸公益展推广到更多的社区去。也是因为喜欢集报,这两天《半岛都市报》上大篇幅推出的“新都新‘方’”系列报道让他眼前一亮,“系列报道太有深度了,全面反映了一个社区的基层治理样板,很有意义。这不仅仅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更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提供贴心服务。”

今年72岁的夏玉波曾是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2018年退休后,她又成立了玉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干了25年的社区工作,夏玉波深知基层治理的价值、能效,其根本在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心系群众,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间。“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满不满意。新都社区的居民们满意了,就说明创新社区治理的路子走对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

夏玉波说,她这两天认真看了半岛都市报关于新都新“方”的报道,认为新都社区创新基层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就是提升居民满意度的成功实践。比如,给社区孩子提供免费托管,给社区老年人提供舞蹈场地及专业指导老师等,服务好了“一老一小”,做好了社区治理的“必答题”。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