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上海律师服务平台再“升级” 向沪上所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

今日关注:上海律师服务平台再“升级” 向沪上所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

继2015年1月在全国首家上线律师服务平台、2017年升级向全国律师开放之后,今天(9月29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再次升级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的诉讼服务功能,向沪上所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

签约仪式暨人工智能时代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方式的路径探索研讨会在上海高院举行,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包剑平、上海高院副院长张斌、上海司法局副局长王协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全市法院、上海司法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宇元典公司的法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今日关注:上海律师服务平台再“升级” 向沪上所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

图为签约仪式暨研讨会现场

平台:整体开放+个别申请

仪式伊始,上海高院与上海司法局共同签署了《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向本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的规定,凡是符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核准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执业,且接受当事人委托或经依法指定担任案件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按照平台运行规则使用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

在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后,截至今年8月,已有18万余名注册律师注册登录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占全国注册律师人数半数以上。平台已向全国1500多家律师事务所的1.89万名律师提供诉讼服务398万余人次,获得律师用户广泛好评。此次,律师服务平台采用“整体开放+个别申请”两种方式,向沪上所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

所谓“整体开放”,即上海司法局提供统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信息数据库和电子身份信息认证密钥,与平台技术对接后,平台向数据库内的全部法律服务工作者整体开放。

所谓“个别申请”,则是针对那些因客观原因不在数据库内的法律工作者,他们可以向平台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和执业相关资料,经审核验证后享受平台服务。

“ 平台开放,预示着我们又有一支法律服务的基层队伍,能够和律师享受同样的待遇,采用一卡通的方式在法院进行立案和诉讼,这将大大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能力。”王协说。

功能:排期避让+关联推送

目前,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具备网上立案、网上申请再审、网上办理、网上沟通、网上辅助等五大类26项功能。其中,网上立案、网上申请再审、开庭排期智能避让、关联案件智能推送、办理进度智能提示五项功能深受律师欢迎,使用频率较高。

以“网上立案功能”为例,使用者凭登陆密钥进入平台后,可对本人代理的案件申请网上立案,提交起诉状或执行申请书及相关案件材料。立案法官在线办理,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登记立案并告知案号,避免了使用者来回奔波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可以自动识别使用者在上海法院代理的所有案件,对其参与庭审的日期实行事先自动避让,免去其因庭期冲突与多家法院反复协商带来的烦恼。截至今年8月3日,该平台已实现开庭排期智能避让9775次。

“关联案件智能推送功能”则为使用者全面了解本方当事人在上海三级法院的涉讼状况提供了渠道,“办理进度智能提示功能”实现了案件在立审执每个阶段进展情况的主动告知,“网上申请再审功能”使律师无需再到窗口办理。

“ 上海高院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执业环境,非常感谢。”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21年的刘红力在今天的研讨中坦言。

据了解,目前,上海共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02人,都是经过国家注册执业资格的专职法律人,因靠得近、叫得应、价格廉、服务优,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刘红力表示,近年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接触的诉讼纠纷越来越多,平台的“网上立案功能”不仅为其诉讼代理节省了人力物力精力成本,也为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跨区办案提供了助力。

路径:数据共享+深度应用

律师服务平台不断升级,覆盖面、受惠率不断提高,法院给当事人及委托人带来的诉讼体验也相应提升。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法院不断深化构建诉讼服务体系,推出嵌入式智能服务,实现了网上立案、咨询查询、在线缴费等全流程诉讼服务,通过“人工智能+诉讼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群众诉讼难、诉讼累等问题,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诉讼便利。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方式的路径探索”进行了深入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做好人工智能时代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关键在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戈建议,加强公安、检察院和法院数据库的整合,通过打破数据壁垒,丰富智能算法的学习素材,提升智能产品的服务能力和应用效果。

“ 人工智能时代的诉讼服务,本质上是多元数据的统一交换、精准分发和最大化复用。”

华宇元典公司副总经理黄琳娜提出,每个案件都是一个数据包,律师、法官在案件流转过程中要加强智能连接,避免重复录入、重复劳动。

上海黄浦法院法官助理高才表示,人工智能在法院诉讼服务领域要从全面推广发展为深度应用。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国华则认为,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特色、依靠制度保障渐进式发展。

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的人工智能究竟发展如何?近年来,上海法院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诉讼服务智能化水平。除了律师服务平台,2014年上海法院还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2017年5月该平台创新性地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在微信公号上增加智能检索功能。

此后,上海高院在7家基层法院试点配备了诉讼服务机器人1.0版,并于今年5月发布了2.0版12368微信公众号和诉讼服务机器人,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的智能诉讼服务。

“ 人工智能时代是大家一起走的时代,想要打破壁垒、信息共享,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希望各部门齐心协力将诉讼服务和审判工作做得更好,惠及更多的人群,让人民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公平正义。”张斌说。

包剑平对上海法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要大力推进诉讼服务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建立全国法院互联互通的送达平台,希望上海法院的诉讼服务工作能够为全国法院提供示范性经验,努力提升司法服务体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开创诉讼服务工作新局面。

来源|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文:严剑漪 郭燕 张巧雨 图:钱成

责任编辑 | 邱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浦江天平”公众号

今日关注:上海律师服务平台再“升级” 向沪上所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放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6-27 21:33
下一篇 2023-06-27 23: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