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与效率”,四位全国优秀法官开讲!

编者按

身处善与恶的漩涡寻找人性,

进入情与理的纠纷实现正义,

站在是与非的前沿探索规则。

清风畅,他们步履匆忙;

法槌落,他们正义伸张。

他们是人民法官,

恪守“公正”的根本要求,

回应“效率”的现实期盼。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抓好“公正与效率”这一永恒主题,“浙江天平”特开设【公正与效率·法官访谈】专栏,邀请全省优秀法官聚焦审判实务,分享办案体会和理论思考,见贤思齐,不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和司法水平,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公正与效率”,四位全国优秀法官开讲!

首期【公正与效率·法官访谈】

让我们一起通过

在法官学院举行的

全国优秀法官访谈交流会

走近全国优秀法官

王群英、邹丹、孙聪碧、沙丽

“公正与效率”,四位全国优秀法官开讲!“公正与效率”,四位全国优秀法官开讲!

访谈实录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主持人:今天,特别荣幸邀请到王群英、邹丹、孙聪碧、沙丽四位优秀的青年法官代表,一起来探讨关于“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审判领域永恒主题的思考和感悟。谈及“公正与效率”,相信四位法官脑海中一定浮现了很多案例或事例,能具体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事例吗?

王群英:手握法槌,权力和责任并重。法律的规定和适用需要符合社会对正义的诉求和公众的情感、认知,还要与社会道德伦理相契合。在一起妇女权益保护的刑事案件中,我在量刑时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认可度的评判标准,对案件起因、各方过错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找寻刑法惩戒和妇女权益保护的平衡点。相关的案例分析也被作为保护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刊登发表。

邹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起欠薪纠纷。临近过年,几十名工人聚集到法庭寻求帮助,我借用公安力量找到了因害怕躲在外地的老板,但公司已资不抵债。得知老板在一家信用社还有股份,我立马与他言明利害关系,通过反复做工作,老板最后同意转让信用社股份,用于偿还近140万的工资。最后,赶在过年前,这起涉及人数众多的欠薪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整个案件从受理到执行完毕仅用了短短的1个月。

孙聪碧:刚负责金融庭工作时,为了保证案件的高效流转,我在总结前期金融审判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金融庭常用文书制作参考手册》,对常见的证据认证、文书说理、判决主文等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总结提炼。此后,全庭文书五花八门的表述落实为标准化字段,2014-2016年,1万多件金融案件,没有出现差错,既保证了案件质量,又兼顾了办案效率。

沙丽:在微信群控案中,我在不同数据类型的基础上明确了用户、平台、第三方的数据权益边界,确立了数据权益分类保护原则。同时我针对原告的行为保全申请依法做出了诉中禁令,提高审判效率及时做出判决,避免出现“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局面。我认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司法裁判,不能仅仅止步于某个案件纠纷的解决,而应胸怀大局,通过具有鲜明观点和价值导向的司法裁判,对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形成规则指引。

第一篇章:初心·追光者

主持人:四位法官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实现“公正与效率”的背后,是他们追逐梦想的“初心”,砥砺奋进的“担当”,司法为民的“情怀”,这是引领青年人的“榜样”。邹丹法官,您在法院工作有近三十年,而且都在基层审判一线。在这个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当事人的质疑或不理解?是否有过“职业倦怠期”?又是如何克服困难坚守“法官梦”的?

邹丹:没进法院前,感觉法官是维护正义的使者,只需要敲敲法槌、写写判决书,是高高在上的;进入法院后,才发现法官不但要面临各类突发状况甚至面临人身威胁,还有长期在基层工作所带来的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工作时间只能穿制服,经常加班加点,没有退念,那也是假的,但看到身边这些在审判岗位上一路风雨兼程、默默奉献了一生的前辈法官,看到当事人在我的调解下握手言和、在收到公正判决后笑逐颜开,我深深感受到,法官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还肩负着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法官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着神圣的使命,一纸裁判关乎当事人的命运,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法官的神圣不在于落下法槌时的庄严,而是在法槌落下的那一刻,产生的是一个公平正义的裁判。

穿上这身制服,选择了与时髦无缘,但也选择了一种豁达心胸!当我真正读懂了“人民法官”这四个字,我的法官梦也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当初的法官梦早已褪去神秘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中国梦,司法领域的中国梦,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主持人:邹丹法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法官”的职责和使命,而王群英法官,除了“人民法官”这个身份,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身份——二十大党代表。从高考志愿全是法学、大学期间每年都在温州中院实习的学生,到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再到中层干部,身份发生变化、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您对于初心和使命的理解是否发生过变化?

王群英: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共产党员,曾坐在庄严的会场,感受着中国巨轮劈波斩浪的历史航程,亲耳聆听了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深知更要勇挑重担、无愧使命。

我一直觉得自己尤为幸运,从校园到法院,法治梦想一以贯之、从未改变。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会面对很多疑难、选择、质疑、困惑,只有主动将初心转化成一种内驱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秉持公正的初心,才能作出不偏不倚的判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能在被当事人误解时保持笃定坚信;秉持担当的初心,才能在恪守职业道德的同时,统筹兼顾公正与效率;秉持为民的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的嘱托,才能一遍一遍耐住性子倾听需求、释法明理、衡平价值,才会想方设法为当事人寻求更便捷、高效、贴心的司法服务。

初心就是做内心最纯粹的自己,无论身份有几重变化,经历有多样复杂,我也一直保持这样的初心。光环背后我依然是那个平凡的自己。当然,现在的使命责任更艰巨,对自己的要求也将更上一个台阶。但是保持初心,才更能坦然面对未知的挑战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主持人:王群英法官不断变化的身份背后,是始终坚守的初心。2017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是司法领域里程碑事件。它的设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沙丽法官作为互联网法院筹备组成员之一,能谈谈参与创建的感受吗?这样从顶层设计推动的全新法院对于“公正与效率”的贯彻落实与传统法院有哪些区别?

沙丽:能够亲历其中,我感到非常光荣。互联网法院成立之初就受到很大的社会关注,没有先例可循,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上级组织和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攻坚克难,沿着中央擎画的蓝图做深做实,创新审判机制,再造诉讼流程,输出裁判规则……力求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佳质量地完成建设互联网法院的重大任务。其中有艰辛,更有喜悦。

互联网法院的目标定位是探索互联网司法的全新路径、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如何推进科技与司法全方位深度融合、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我们通过司法裁判对流量劫持、虚假刷量、自动抢红包、手机监听等不正当行为进行规制,为人民营造安全、可信数字环境。我院从0开始,再造诉讼流程,创设了《诉讼平台审理规程》《异步审理规程》等一整套在线诉讼规则和技术标准,被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确认,成为全国法院的操作指南。

一系列的探索创新,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前推进的各项互联网司法改革成果,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便是“公正与效率”的最终落脚点。

第二篇章:担当·奋进者

主持人:温州是民营经济发源地,民间资本一直比较活跃,在这样复杂社会情境里,实现“公正与效率”就远远不是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孙聪碧法官长期深耕金融审判领域,有效化解前些年温州因金融风波造成的“金融案件高峰”。请问您在工作中采取哪些举措有效兼顾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者关系的?

孙聪碧:鹿城法院于2012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个金融审判庭,集中审理辖区内金融案件。我在金融庭工作6年3个月,见证了金融案件从不断攀升到逐渐回落的过程。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间,鹿城法院受理金融案件超过4.5万件,涉案标的金额930多亿元。

为加快办理金融案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简化裁判文书。以令状式、表格式等裁判文书代替传统文书格式,提升文书制作效率。二是改革庭审记录方式。以录音录像代替传统记录,解决庭审记录难题,提升审判辅助工作效率。三是改革送达方式。逐步认可并完善金融机构与当事人签订的送达地址确认协议,提升送达效率。2015年至2019年,金融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以超10%的比例逐年下降,法官结案数逐年提升。

同时,我们充分运用府院联席会议,开展常态化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针对温州地区担保链延伸的问题,积极参与帮扶协调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活查封”“反担保”“临时解封转贷”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居中协调银企关系,支持困难企业贷款展期,以时间换空间,努力实现保企业和保银行之间的平衡。

主持人:孙聪碧法官勇于开拓创新,大力优化审判质效。沙丽法官作为新时代互联网司法审判的创新实践者,不仅要像孙法官一样主动创新,还要保护创新,面对涉网案件类型新颖、案情复杂、涉及领域广的现实,您成功审理了一系列数字经济领域司法空白的案件,“首次”、“首例”已经成为您的日常,面对没有直接法律规定的“荒芜之地”,您是如何“开垦”的呢?

沙丽:“裁判是一个没有攻略的旅程”。回首新类型案件的裁判心路,并非一幅将法律适用于案件的速写,而是一次踏上未知之地探求规则之旅。裁判的旅程是在寻找事实与规范的契合中,实现逻辑和价值的完美组合;裁判的旅程也是在探求制度规则的过程中,不断弥合法律的相对滞后性。需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提升事实查明的能力。互联网产业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引发前沿法律问题。从数据、算法、区块链、5G云游戏到智能机器人、虚拟数字人等,我们每审理一起新类型案件,都回避不了与新技术新模式的短兵相接。查明事实是准确适用法律的前提,每一次审判都意味着又一次从头学起,需努力把自己变成一台强大的处理器,不忽视当事人的每一个分歧,不放过每一处疑惑,推动查明案件事实。

二是提升法律适用的能力。相对于观点成熟、规范相对健全的民商事领域,互联网知产领域的司法实践则可能走在法律之前。在应对尚无规定的新问题时,需要创造性地适用法律精神和原则去解决问题,需要在个人与社会、消费者与经营者、竞争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最终在激励科技创新、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司法职能作用。

三是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加强涉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调研,推动个案裁判规则类型化、抽象化,成为指导审判实践的规范,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章:情怀·暖心者

主持人:创新司法的落脚点,始终是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群英法官,基层法庭面对的事情都是邻里、亲朋、夫妻之间最小的琐事,怎样才能让当事人对“公正与效率”有感,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王群英:把每一个案件的调解工作做到极致,是我的办案习惯,我认为一个细致的调解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能够对案情更了解,便于查清案件事实,确定争议焦点;二是在循序渐进的调解工作中便于逐步梳理矛盾;三是即便不能完全化解矛盾,也能够在调解的过程中加入阶段性的释法说理,增加当事人对判决的接受程度,提高服判息诉率。

关于当事人的接受度,我结合自己的审判经验和最近在审管接触审判质效总结的一些问题,总结几点体会:

一是法官的专业度,法官的庭审威严、中立立场,说理清晰、逻辑严谨,不犯低级文书错误的判决书,是让当事人信服的基础。二是真诚的态度,真正把每一个案件都当成自己的事一样主动去处理,让当事人对“真诚”真实可感,这就是当事人所能感知的司法获得感。三是理解的温度,站在各方立场去感同身受,才能更准确地找出矛盾症结,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家事类案件中,解决矛盾的同时还要做好恢复情感裂痕的工作,只有法、理、情并融,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主持人:王群英法官用专业、真诚、理解巧断家务事,让当事人的获得感更强。我们了解到,邹丹法官在开展调解工作方面,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现在全省法院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当事人一件事改革等,目的都是希望能够用更少的程序、更低的成本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关于这一点正是我们年轻法院干警所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邹法官是否有“秘籍”和“诀窍”可以传授一下?

邹丹:谈不上“秘籍”和“诀窍”,只是多年办案的一些心得吧。在我眼里,无论案件标的额是大还是小,当事人人数是多还是少,我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对当事人的来电、来访,始终不厌其烦,牢固树立“当事人一件事”的意识,努力以最少的流程、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服务解决当事人诉讼纠纷,避免就案办案、避免一判了之,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我始终认为,再公正的判决,也不能让每个当事人都服判息诉,还需要更多耐心的释法说理,才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对争议大、矛盾深的纠纷,在确保“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在诉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都不放弃调解,这除了来源于法官职业的工作责任,更重要的还是心中那份百姓情怀。特别是家事纠纷、邻里纠纷,这些当事人大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斗气,更要耐心细致学会做一个聆听者,要善于揣摩当事人的心理,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有时候还可以借力进行调解。

只有同时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才能做到案结事了,才能获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与赞美,真正体现“公正与效率”。

主持人:家事纠纷看着小,体现的却是为民大情怀。劳动争议案件的妥善处理,也同样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孙聪碧法官,2020年您从金融庭“转战”基层人民法庭,并且在劳动争议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请问您是如何打造具有鹿城辨识度劳动争议司法品牌的?

孙聪碧:鹿城法院西郊法庭从2016年6月起,集中管辖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今年以来,我院着手在西郊法庭打造全省首个劳动法庭。为此,我先后起草了7个文件,提出六大创新机制,构建由区政法委、人社局、司法局、总工会、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在地街道共同组成的“六方联动”平台,实行立、审、执一体化、刑民行“三审合一”、案件繁简分流、数字化审判等,并推行“法院+工会”诉调对接,为多元化解劳动争议搭建“快车道”。配套建设“劳动诉讼专区”,集成普法教育、诚信倡导、人民调解、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审判执行“七位一体”功能。专区于5月10日正式揭牌,是我院加强劳动法庭建设的一项实质性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以西郊法庭“劳动诉讼专区”为支点,探索推进劳动争议联动预防、预警、化解机制;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配合,严密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常态化开展企业劳动用工合规指引,实现劳动纠纷在诉前就近、从快化解,实现劳资双方权益的平衡保护,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第四篇章:榜样·引领者

主持人:四位法官始终以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工作落脚点,厚植为民情怀,以最实举措提升司法温度。作为年轻同志的榜样,四位法官对他们有怎样的寄语,帮助他们在“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之路上越走越好?

王群英:这个时代变化很大,每天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的挑战,有些挑战可能是来自于宏观,比如数字化改革的时代,有些挑战来自于微观,比如岗位调整、新的考核要求。我们都必须有能力也有信心挑战原来的固定圈,不顾虑、不焦虑,保持初心、做好当下,那就可以坦然面对这个新时代对我们的各项考验。很喜欢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们曾经可能有各种选择,但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留给世界的背影就应该是挺直的!

邹丹:担当的青春最精彩,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现在法官的办案压力都很大,心态一定要好,不能浮躁,年轻人多干点活不吃亏,经历也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作为法院的年轻干警,应该牢记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为法治中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孙聪碧:一是多学一点。正所谓技多不压身,非本专业的知识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比如学一点金融知识,对办理金融案件就有很大帮助。二是多想一点。就事论事,就案办案,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着眼长远,遇事多思考,方能走更远。三是多做一点。多实践,多积累,只有付出更多,才有可能收获更多。

沙丽:我们通过内心的信仰、价值观来指导审判实践,所以要志存高远,提升政治素养,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考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出自《中庸》的名言,同样适用于专业型法官的养成,我们需要厚积薄发,提升法律素养,“学问思辨”要求法官具备缜密的法律思维和思辨能力,“笃行”则要求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断钻研审判业务。最后,我们要有情怀、有热爱,因为有了热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挑战,弘扬法治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希望广大青年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司法工作现代化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主持人:寄语激励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带着“人民法官”的职责和使命,学思践悟“公正与效率”的永恒主题,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轨道上书写灿烂华章!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