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上网课时遭他人恶意闯入,刷屏“老师我爱你”扰乱课堂秩序。国内多地有学生表示遭受过网课入侵:学生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上网课时,突然有一些陌生人涌入直播间,有人谩骂老师和学生,有人放哀乐,甚至散发淫秽色情视频。
图源:陈东球/视觉中国
5G发展让经济社会的入口变得更宽,撬动相关行业的深远变化,进而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广移动支付应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丰富线上医疗和学习等新场景……信息产业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但“网课入侵”等乱象,也成为网络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语境下,网课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网课入侵”并非个例,肇事者颇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且大多数是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所为,他们对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的认知能力也尚未健全。但无知并不等于无罪。网课入侵参与者的法律责任主要根据其具体行为而定:如果入侵者辱骂师生,可能仅构成民事侵权,侵犯师生的名誉权;如果播放淫秽视频,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从法律“宽严相济”的初衷来说,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通过批评教育和感化为主,但这也不意味着适当的惩罚就可以免去。法律应当体现宽容,但绝不是纵容。
“网课入侵”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教育秩序,肇事者往往只看到只有老师学生在场,却不知法律的利剑同样高悬于课堂之上。让更多青少年知晓法律的时刻在线,让他们清楚哪怕些许的越界都可能付出不小的代价——葆有这样的认知感,网络课堂才可能不再“破防”。
“网课入侵”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网络安全的法律教育应该从中小学阶段就走进校园,让青少年们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的秩序依法受到保护。网络安全需要一个全民参与的模式,当孩子们主动完成知法、学法到懂法的正向循环,那一堂堂“入脑入心”的网络课堂,就少了份嘈杂之声、多了些笃定之心。(谢伟锋)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