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承家风的感悟 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我的家乡在山西晋南,我姊妹四人,哥哥是老大,两个姐姐和我。从1988年初中毕业后来到陕西西安,30多年的城市生活远远超过我在老家生活的时间,可是我总觉得,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父老乡亲永远是灵魂的栖息之地!

杨绛先生曾有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人,他们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就是用他们朴实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们姊妹如何去相互关心、爱护、帮助、和睦!即使父母去了,我们仍然始终能感受到亲人之间的温暖!

如今我也年过半百,身体也不是很好,虽说日子过的不是很富裕,但我们这个大家庭始终不缺失的就是相互之间的帮助和理解!我觉得这得益于父母的家风、传承对子女的影响。我想从我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的体会吧。

今天想说的是我的母亲

记录有关母亲的文章,还是很多年以前她还在世的时候,那篇文章刊登在公司的内部报纸上。见过母亲的许多同事都说,不论是个头、长相我都不如母亲,看了文章后才知道原来母亲更吸引人的是她的品行,我深以为然。

母亲去世后,一直想写一篇追忆她的文章,每每刚一抬笔就泣不成声,难以落笔。

下面的文章是大姐在2018年病重的时候,留在手机收藏里的。大姐去世两年后,姐夫才在手机里发现转给我的。我只是对文章中的错别字进行了更正,我眼中的母亲后面再给大家呈现,也便于朋友们从不同的角度品读。

我的母亲走了已有十五年了,每每想起己然泪流满面。儿时的记忆常常在梦中出现,勤劳善良的品德影响着我们姐妹几个。

小时候我家是个九口之家,靠的是生产队的工分糊口,老爷(我们老家是指太爷)和爷爷(姥爷)本是叔侄关系,而偏偏爷爷身体又差,家里的重担都落在父母身上。母亲白天生产队干活,晚上回来纺线织布,熬到半夜是每天的必修课。抽空还得去照顾一个五保户口的瞎眼老爷和老奶奶,她的行为也影响者我们兄妹几个,星期天我们也经常过去陪陪他们,哥哥也总推个小平车给他们送一些烧炕的柴火。

在母亲生下二妹的时候,为了生活父亲下盐池不在家里,她就更是辛苦了。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挑着扁担到村东头的池塘里挑水,生产队的劳动出勤不差,每季的劳动模范都少不了她。老爷活了八十多岁加上腿有残疾,母亲更是一日三餐精心照顾、无微不至,到后来就陪着他吃睡直到养老送终。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兄妹几个也长大成人,生活也一天天的好起来。可母亲一生劳累,积劳成疾,母亲累病了!当我赶到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心衰性心脏病。母亲最后的日子我便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她跟我聊了很多,安排了她微弱的“产业”和不放心小妹,要我们多照顾点。母亲走了,带着对渐渐好起来的幸福日子的留恋和对每个儿女的牵挂静静的走了。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3-03 12:03
下一篇 2023-03-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