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分止争,做好百姓“解忧人”

如何让人际交往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几位基层法律服务热心人这样说——

定分止争,做好百姓“解忧人”

编者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基层治理中,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尤为重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是律师,有的是专职调解员,有的是热心群众……身份虽然多样,却有着相同的努力方向:他们倾听并解决百姓的忧心事、烦心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线讲述】

“调”出一方和谐安宁

讲述人: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三江乡肖边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邹淳铭

我今年71岁了,2015年回到家乡三江乡肖边村生活。因为曾在国企当过多年干部,乡亲们对我比较信赖,遇到什么困难、产生什么纠纷,都愿意找我倾诉、向我求助。我很乐意帮些小忙,每次都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为这个,村党支部书记很感谢我。我对他说,自己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外工作,没有为村里做过什么事,以后村里有用得着我的,尽管吩咐。可能是被我的热心劲儿打动了,不久之后,村里让我担任党小组组长、专职人民调解员等职务。2018年,我成为三江乡首批“法律明白人”骨干,为村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就成了我的专职工作。

我的工作地点在“和合”调解室。经常有村民急匆匆地赶来,大多余怒未消,有的还气势汹汹。我会泡上一杯热茶,请他们先坐下来,喝杯茶冷静冷静。一杯热茶下肚,来者往往怒气消了一半。我再让他们逐个讲述事实经过,谈愿望诉求。待双方都说完,我开始给他们分析事情原因,摆事实、讲道理,阐释相关的法律政策,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既讲情又讲理,大多数村民都能握手言和。

定分止争,做好百姓“解忧人”

江西芦溪县宣风镇珠亭村人民调解员阳昌绍(右)向村民了解生活难题。新华社发

当然,也常常遇到复杂难解的案例,这时,我就会把调解室“搬”到事发现场去,在那里反反复复做工作、一遍一遍讲道理,慢慢把村民的心结解开。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求,我们都会及时前往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今年8月中旬,两户邹姓村民因为田埂边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动起手来。我把两人请到“和合”调解室,谈了一个上午,两人还是互不相让,直到中午1点多,都没有结果。为了趁热打铁,我对他俩说,咱们现在就去田里,解决了事情再吃午饭。冒着火辣辣的大太阳,我蹲在田埂边仔仔细细地测量着,再认真计算、仔细考虑,最后,终于拿出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村里的人民调解工作多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村民的每件心头事都关乎和谐稳定,丝毫马虎不得。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首先要懂法律、懂政策。我在企业当负责人时就很注重学习中央的政策文件和有关法律知识,回到村里当上调解员后,更是自觉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除了每月准时参加司法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我还常常翻看物权法、合同法、土地法等法律书籍,也会利用召开党小组会、村民小组会等机会,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教育大家懂法守法、依法办事。

作为一名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前不久,我被评为江西省“十佳百优”“法律明白人”,感到特别荣幸,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深知,只有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坎上。

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员在其中起到了不小作用。我要努力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心全意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讲好法律、政策,为村民排忧解难,让家乡变得更加和谐秀美。

巧化干戈为玉帛

讲述人:浙江省诸暨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宣 华

上午8点30分,我来到调解室,翻看今天将要调解的4个案件卷宗:1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2个追索劳动报酬案件、1个民间借贷合同纠纷案件。

上午9点,我在电脑上登录“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开始了第一桩调解。这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比较复杂。一个多月前,我就开始和欠款方联系。他说自己在山东,不会来诸暨且不接受调解。我向他说明利害关系,并提出了视频调解的方案。经过一星期的沟通,他终于答应于今天接受在线调解。

调解过程是艰难的。在我不断斡旋下,历时两个多小时,上午11点,双方在各自手机平台上浏览并点击确认调解协议,调解成功。

定分止争,做好百姓“解忧人”

浙江湖州吴兴区爱山商圈商贸调解中心,驻站网格员(右)指导商户在智能终端机上查询相关法律法规。新华社发

不久后,两位男子——寿某和谢某走进了调解室。寿某的父亲今年58岁,在公司工作时不慎受伤,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老人的伤情构成九级伤残,并明确了医疗费用及未来会产生的后续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支付比例问题。而代表公司出面的谢某却认为,公司已为其缴纳社保,不愿配合。我在耐心听取事件原委及双方意见后,认真讲解相关法律,明确利害、厘清责任,最终,两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共同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

时间飞逝,送走当事人后,已经是中午12点50分。

吃完午饭休息15分钟,又到了下午的工作时间。走进来的两位当事人情绪激动,一看就是满腹怒气。我先尝试劝和,可他们始终平静不下来,不断争吵、流泪,矛盾越发尖锐化。我只能将他们分开在两个调解室,我来回穿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这起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也圆满结案。

终于到了今天调解工作的尾声——民间借贷合同纠纷案。虽然案件事实相对简单明确,但我也不敢松懈,一番劝说下来,效果明显,调解成功。

送走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当事人,同事在旁边说:“宣姐今天轻轻松松调解了4个案子,又是一个大丰收呀,不愧是我们社会治理中心的金牌调解员。”我笑笑,答道:“哪有什么轻松的事呀?我只不过有十多年的工作积累罢了。只要日复一日用心、专注,你们一定都能成。”

金色的夕阳已经洒在大楼外悬挂的国徽上,我摘下胸前制服上佩戴的法徽,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就是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员普通的一天。近年来,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件事”改革。我由衷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让更多群众“零跑腿”,以最便利舒心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

进百家门,听百家情,解百家难

讲述人:上海市崇明区港西镇“老潘”调解工作室创办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潘永国

“老潘”调解工作室是2015年成立的,但我从事调解工作已有30多年。我曾在派出所工作,后担任港西社保大队支部书记,2010年又进入了港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虽然都是做群众工作,但调解员还是有些特殊性——得坚持进百家门,听百家情,解百家难;除了说话要软,让当事人心平气和,还要具备很强的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至调解成功。

我曾调解过一起家庭纠纷:为了93岁老母亲的赡养及财产继承问题,一家6个兄弟姐妹发生矛盾。因为老人一时之间找不到自己放在家里的存款,子女之间便生猜疑,都认为是别人拿走了母亲的钱。我几次上门做工作,还多次邀请已与这个家庭断绝来往的二儿子参与调解。

定分止争,做好百姓“解忧人”

甘肃定西陇西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右)在记录当地居民反映的情况。新华社发

起初,二儿子不同意,二儿媳也是冷脸相待,我就“捱进门,自得凳”,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几次下来,二儿子终于同意参与调解。后来,在老人和所有子女的见证下,大家在老人家中找到了“丢失”的存款。这下,子女们之间的误会解除了,他们达成协议:轮流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给她一个幸福晚年。

当然,调解工作的成功不能只靠“软”和“磨”,有时必须刚柔相济。在多年摸索中,我总结了一套“5+1”调解法:“5”即“望、闻、问、切、断”,“望”是指要亲自到现场查看,“闻”是指要认真倾听当事人叙述,“问”是指要对疑问之处仔细询问,“切”是指要了解事情的症结所在,“断”则要求对案件作出初步判断,不能当断不断、和稀泥;“1”是“舆论评议法”,即将那些不涉及隐私、适合公开的矛盾纠纷向一定范围的群众公开,让围观群众说道说道,促成纠纷双方和解。在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下,我们接手的数百个案子调解成功率接近100%。

今年年初,“老潘”调解工作室被授予上海市“十佳调解品牌”称号。更让我高兴的是,“老潘”调解工作室成立后,在港西镇12个行政村设立了专门联络点,目前已经有40多人加入了我们的调解队伍。我会努力壮大这支队伍,为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通基层法治“最后一公里”

讲述人: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人民政府公职律师 王利香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朝阳区东坝乡从事基层法律公共服务工作,到现在已经3年了。

基层法律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宣传、人民调解等部分组成,区别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定分止争、社会和谐。做法律咨询时,必须抽丝剥茧,深入剖析立法目的,清晰阐述不同选择将会产生的不同法律后果,把选择权交给当事人,引导他们理性做出取舍;法律宣传则要深入社区群众、商店楼宇、工地、校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进行人民调解则是融普法释法、适法用法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必须坚守法律底线,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帮助弱者争取合理利益,不“和稀泥”。

定分止争,做好百姓“解忧人”

山东潍坊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社区事务协调员为居民化解矛盾纠纷。于洋摄/光明图片

基层法律服务,就是融法于情、融情于法。因为这份情,27岁的我成了农民工兄弟们的“知心小姐姐”。记得在处理一个工伤赔偿纠纷案件时,我既要根据工伤赔偿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又要考虑到建筑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生活处境。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处理僵持不下的矛盾纠纷,最终双方在调解下达成和解,我也终于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

基层法律工作让我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武器,而是衡量人情冷暖的温度计,更是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有同理心,并愿意进行换位思考,才能坚守法律底线、促成满意结果。

在分家析产纠纷中,我会劝说多年不来往的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协商出结果;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我会克制住因为当事人撒泼耍赖而生的愤懑,理性地为双方建立沟通渠道;看到一对新婚夫妻为了生活中一个无心之过争得面红耳赤,我便劝他们坐下好好谈谈。人生百态,血脉亲情始终剪不断理还乱,理性、积极的沟通才是最好的“药方”。

如今,朝阳区建立了覆盖43个街乡的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团队,保证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从2022年开始,探索开展律所—社区党支部手牵手共建活动,双轨并行,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朝阳法院系统与司法局联合开发推广“无讼朝阳”小程序,推进诉前调解溯源治理;朝阳区基层法官工作站数量逐年递增,把法庭设在居民家门口,有效降低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成本。北京市常年开通“12348”法律咨询热线,朝阳基层法官每年也开展“法律大讲堂”巡讲,通过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

不断完善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今后,我会继续奋战在贴近百姓生活、了解群众呼声、关切人民利益的地方,在处理各类纠纷中,在各种各样的“故事”里,深刻理解法律的奥义,为打通基层法治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奋斗。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陈之殷、胡晓军、陆健、任鹏、颜维琦、王洋、刘平安、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方成、杨小安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8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2-24 11:44
下一篇 2023-02-24 12:45

相关推荐